会员书架
首页 > 长安风 > 第二十二章 嘱咐

第二十二章 嘱咐(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李成器病危,偌大的宁王府已经乱做了一锅粥。&40;&29378;&95;&20154;&95;&23567;&95;&35828;&95;&32593;&45;&119;&119;&119;&46;&120;&105;&97;&111;&115;&104;&117;&111;&46;&107;&114;&41;

    待到李瑁赶到宁王府,王府中已经没有了往日那般井然的秩序,有的只是来来往往的仆从,还有紧张到令人窒息的氛围。

    “我乃寿王李瑁,大伯父在哪儿,快带我去探视。”刚一下马,李瑁甚至来不及擦拭脸上的雨水,便对宁王府门口一位候着的家奴急道。

    那家仆一听得寿王李瑁的名字,连忙恭敬地行礼道:“小人参加寿王殿下,王爷有命,寿王殿下来了不必传见,直接去内院便可。”

    “多谢!”

    李瑁自幼在宁王府长大,他对宁王府甚至比王府的奴婢还要熟悉,无需任何人引路,李瑁自己便自顾跑进了王府的内院。

    李成器贵为宁王,妻妾子女数十人,等李瑁赶到内院的偏厅时,大半个偏厅已经站了满满的人。

    衣发湿透,狼狈不堪的李瑁顾不得旁人的目光,身上还滴着水,便冲进了内室。

    “大伯。”李瑁方一进门,便看到了那个病骨支离,面色苍白的老人。

    李瑁跪在床沿,看着李成器形容枯槁的模样,脑海中回忆起了他自幼对自己的照拂和疼爱,眼睛一酸,眼泪混合和发梢上淌了的雨水,一下子便涌了出来。

    “是瑁儿来了吗?”李成器此时已经油尽灯枯,恍惚见他听见了李瑁地声音,嘶哑着问道。

    “是侄儿来了,侄儿来看你了。”李瑁连忙回应着他。

    李成器费力地睁开眼,看了看浑身湿漉漉的李瑁,脸上露出一丝心疼。

    “瑁儿来的时候遭了雨吧,琳儿,为父的衣橱底下有瑁儿换洗的衣服,你快去拿来。”李成器转头又对宁王世子李琳说道。

    李瑁出生后便被接到宁王府抚养,十岁离府入宫,算到今日已满十年,十年已过,府中哪里还会有李瑁合身的衣服。

    不过李琳质疑归质疑,却还是没有反驳李成器的意思,走到了墙角的衣橱,从最底下翻出了一件春衫。

    李瑁看着李琳将手中的春衫徐徐展开,一下子愣在了当场。

    李琳手中得我春衫哪是李瑁这样的成年男子所能穿上的,分明是一个十岁孩童的尺寸。

    模糊的记忆深处,李瑁依稀记得,那是他十岁生辰那日穿过的衣裳,那日之后,李瑁便离开了宁王府,去了宫中。

    事情已隔十年,这件衣裳没想到李成器竟保留至今。刹那间,李瑁无语凝噎,眼睛一酸,眼泪几欲再次流下。

    病痛中的李成器神志不清,竟是将李瑁当做了当初那个承欢膝下的孩童,拿出了他收了许多年的童衣。

    原来这十年来,李成器心中一直还惦念着他。

    李瑁虽非李成器亲子,但毕竟他是养了十年的孩子,十年里每日看着他蹒跚学步,看着他呀呀作语,看着他长大成人,看着他从一个柔弱的婴儿长成了一个结实的少年。十年朝夕相处的感情,一朝离散,李成器又怎能舍得,怎能不在心中挂念呢?

    虽然不是亲子,但与自家的孩子也是差不多了。

    “衣服侄儿先拿在手中,稍后便去房中更换。大伯可还有什么需要交代的?”李瑁不忍道出实情,含着泪,从李琳手中接过了春衫。

    李成器咳嗽了一声,吃力地招了招手,示意李瑁和李琳二人在自己的身边坐下。

    “琳儿,瑁儿,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这一次,我怕是撑不过去了。我这一生行事谨慎,没有犯过什么过错,也没有什么需要忧心的。我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你们。你们一个是寿王,一个会继位宁王,将来都是要在朝堂中立足的,我希望你们能够相互帮扶,守望相助,切莫因为我不在了,便变得生分。”

    人之将死,哪怕是到了最后一刻,李成器心中关心得依旧是儿辈的事情。

    李瑁和李琳相互看了一眼,一同点了点头:“阿爹、大伯放心,你的交代我们一定谨记于心。”

    李成器见了李瑁和李琳的表现,憔悴苍白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

    李成器伸出干枯的手臂,拉过李瑁的手,又咳嗽了几声,继续叮嘱着李瑁。

    “瑁儿,你自幼聪慧,学什么东西都比别人快,家中子弟少有能及者。但有些时候光聪慧却是不够的,更多的时候需要的是谨慎。论语有云:‘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你贵为亲王,伯父没什么送你的,伯父只送你敏、慎二字,希望你能恪记于心。”

    说着,李成器便用自己的手指在李瑁的手掌轻轻挪动了起来,将敏、慎二字写在了李瑁的手心。

    李瑁看着李成器的手指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