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带着名将混三国 > 第六十八章 分道扬镳

第六十八章 分道扬镳(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旁从始至终没有说过几句话的何咸,闻听董卓突然暴吼,也不由被震得全身一哆嗦。不过,这一哆嗦可不是害怕的胆颤,而是兴奋的激动——他知道,今日董璜算完了,就算不死也会脱层皮。

    其实从开始令樊哙揍董璜起,何咸便知道自己立于在不败之地:董璜的失败,不只是因为他的愚蠢,看不清时势,而是因为他根本不了解董卓。

    从边塞苦寒战乱之地走出的董卓,一步步感受着汉室的衰亡,早就诞生了一颗渴望改变这个世界的火热之心。

    然而,董璜出生时董家已然崛起,骄横逼人。但纵然有着他人无以伦比的学习条件,可这位公子哥却根本不思上进,只知道享受着董家威势带给他的特权。

    在他的心中,也一直没有将天下和董家联系在一起,只以为靠着董卓这颗大树便可为所欲为。

    可以说,这样的董璜,对于董卓来说完全只是负累。纵然有血脉的亲情维系着,然而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喜爱憎恶,董卓也不可能无私到全心全意为董璜擦屁股的地步。

    所以,当董璜非但不能给董卓一丝助力,反而只会给董卓添乱的时候,董卓对董璜的失望便会如期而至。加之今日董璜步步出错,更是踩在了董卓的底线之外,难免令董卓一度怒火滔天。

    何咸估摸着,这等程度的怒火。纵然不会令董卓完全放弃董璜,也会令董璜短期内失势,无法再找自己的麻烦。

    事实上,何咸猜测得也没错。

    此番完全对董璜冷了心的董卓,也懒得假模假样地让兵士杖责董璜,而是忽然心如死灰般叹了口气,收起了自己的滔天怒火,开口说道:“田主薄,撤出老夫奏董璜为侍中的上表。还有那中军校尉一职,董璜你也多日未曾履责,一并交出来罢。”

    “叔父!”听闻这个处置的董璜,猛然如跟要被扫地出门的狗一般,飞快抱住了董卓的大腿苦求道:“叔父为何要如此?我等好不容易走到今日,正是兴盛董家之时,叔父你为何要自断臂膀?”

    董璜慌了,也害怕了。

    因为他知道,这一次不只是董卓罢免了他的军职如此简单。而是董卓彻底将才排除在了权力中心之外!

    而他一旦失去了这些,虽然可仍可保一世无忧。可比起他如今予取予求、威风八面的境况,简直天渊之别。

    天下没有一个男子不恋权,权力这味毒药,最令男子疯狂,九死不悔。尤其对于董璜这种还曾深深品尝过这味毒药的人,让他骤然失去,更是如夺去他的性命。

    然而,董卓却一脚将董璜踹飞了出去,怒其不争喝道:“是老夫好不容易走到了今日,而你只会坐享其成!老夫原本想着,自己既然无子,多年之后的基业自会由你继承。可如今看来,你非但不思进取,反倒只会惹是生非,心中想的和手上做的,没有一件心怀天下之事!老夫若是执迷不悟,反倒不是帮你,而是在害你!”

    一席话如雷音滚滚,回荡在太尉府大堂。非但李儒、田仪等人变色,就连何咸也不由抬头愕然地看着董卓。

    在后人及何咸的眼中,董卓一向只是作乱天下、屠戮苍生的混世魔王。可他真的没有想到,自己穿越历史长河走来,竟然看到了董卓还有如此明智果断的一面。

    不过,想想也是理所应当。能在历史上留下大名的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一个纯粹暴躁、嗜杀成性的武夫,也不可能成为祸乱天下的罪魁祸首——单纯将历史众多复杂因素导致的事件,归咎一个人的所作所为上,实在太幼稚太主观了。

    好在事情如今成了这种结局,对何咸来说也挺合适的。

    没有了董璜这个恶心虫捣乱,何咸便可以安安稳稳在董卓麾下混到关东群雄起事。在此期间,董卓的所作所为还可能会向着自己的治世方针所靠拢。只要对天下黎庶有利,何咸也会尽力能献策便献策、能帮就帮的。

    甚至,辅佐董卓打造一个新的朝廷,一个为国为民、对整个汉族百姓负责的集权政府,何咸也不会排斥。

    毕竟从根本上来说,关东群雄起事讨董,说白了就是关西武人和关东士人一次抢夺权力的战争。要是董卓能令天下一统、万民安泰,何咸不介意站在董卓这一方。

    然而,就在何咸认为一切已成定局的时候,一名婢女忽然从内堂中走来,施礼开口道:“董公,老夫人来了。”

    话音刚落,何咸便看到一位鹤发老妪被人搀扶着走来,老妪手持一方龙头拐杖,衣着身为华贵耀眼。她步履虽然老迈,可一步步却极为沉稳,随着她出现,那龙头拐杖磕地的声响便好似战场上的击鼓般,声声击打在人的心上。

    抬头看了那老妪一眼,何咸心中不由凝重了几分。老妪面貌看似慈祥,可岁月累积的威势却印在了她一举一动之上——这位老妪,就是后来被董卓封为池阳君的母亲。

    “孩儿拜见母亲。”汉代以孝治天下,董卓虽然年纪也有五十多岁,更贵为三公之首的太尉。可面对自己无权无势的母亲,也是要主动行礼的。

    剩下董璜、李儒、田仪、蔡琰、何咸这些小辈,自然也要行拜见之礼。唯有蔡邕年长不少,又为客人,才能对董母施了躬身礼。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