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养夫+番外 > 第260篇

第260篇(第1/1页)

目录 加书签
    手机访问:m..com

    这就想起了代王,心顿时塞塞的。

    刘彩也不知道裴金玉怎么突然变了脸色,心想着该不是自己说错了什么话,就听她又说话了。

    裴金玉说:你要是不喜欢裴宝,我就告诉我娘去,我娘堂姐的女儿也到了说亲的年纪。

    刘彩一跺脚:裴金玉再逗我,你就不是我闺蜜了。

    好吧,这就是有戏。

    嗯七里就歇了吧。

    瞧,快刀斩乱麻,好处自是多多的。

    皇帝就是不懂这一点,才会今天烦心,明天也烦心。

    高御史单独进谏的时候,跟皇帝说:太子不堪当天下之主,恐忠义王有反相,不如让赵王

    皇帝虽然也觉得自己的儿子不怎么地,但别人这样说自己的儿子,还是很不高兴,便道:如果这是天意,就是赵王做了太子,又能怎么样呢?

    高御史又道:皇上乃是天子,皇上的意思就是天意。

    皇帝沉默了良久,像是在喃喃自语:朕再想想

    ☆、第107章

    皇后最近真的很烦恼,不止是因为掐住她不放的韦妃,也不止是因为两个都还没有子嗣的儿子,而是因着皇帝就好比花花公子一般的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的可耻行径。

    要知道不管是太子也好,赵王也罢,两个可都是她的儿子。

    皇帝越是举棋不定,到头来,受伤最深的不是她这个儿子,就是她那个儿子。

    作为母亲,无论伤的是哪一个,都会是最心痛的那一个。

    皇后听着从皇帝的寝宫甘泉宫中传出来的消息,除了心惊就是愤恨,将那高秉光臭骂了一顿,犹不解恨。这就下了一道懿旨,斥责丹乡伯家的儿媳不守孝道,勒令其三个月内不得出门,将《孝经》和《女则》抄写百遍。

    丹乡伯的儿媳正是高如意呀。

    本来在洛阳城中就很闻名的她,再一次的名声大噪。当然,都不是什么好名声罢了。不尊公婆,不从夫君,再严重点儿还有传她水性杨花、红杏出墙,总之,越传越离谱就是了。

    有人言之凿凿地说了,要不是因此,皇后娘娘也不会下懿旨训导她不是!

    殊不知,高如意这一次真的是冤枉至极,六月将要下飞雪的节奏。除了回门之时闹出的那件事,她自打被丹乡伯府接了回来,就恪守妇道,再也没有出过什么出格的事了。

    就算是夫妻不睦,小打小闹,也是关着门来的,怎么也不会传到皇后的耳中。

    想她虽然不大能看的上那韦文浩,不过是因着他爹一开始十分笃定地说要将她嫁给赵王在前,正做着王妃的好梦,一下子跌落成了一没有爵位二没有官职的纨绔之妻,原本就心气很高的她,自然是一时半会儿的无法接受,饶是如此,她也并不曾gān出过失节之事。

    皇后的懿旨才宣读完,高如意就因着不服不忿,喷了口血,直接晕死了过去。

    丹乡伯和夫人乱作了一团,宣旨的太监还没走,一边代表了皇后,一边又代表了御史大人,两厢都不是他们能得罪起的。

    这就兵分两路,伯夫人赶忙命人将高如意抬进内房,去请大夫。而丹乡伯就拉着宣旨的太监,又是送礼,又是不停地说好话,意思就是还请他在皇后面前务必美言几句,譬如高氏气愤吐血,完全可以说成是悔恨难当,捶胸痛哭,生生锤出来的一口血嘛!

    什么事情,换一种委婉的说话,连结论都是不一样的!

    到了晚间,不知去哪里làngdàng了一天的韦文浩归了家,正房的门都未入,抬脚就去了姨娘的房中歇息。

    高如意独自坐在灯下垂泪,夫妻不睦,名声尽毁,越想就越是活不下去的滋味。

    她抹gān了眼泪,将自己收拾的gān净整齐,还细细地描了眉,擦上了红胭脂,这才倒了杯茶,就着茶水吞下了两个金锞子。

    紧接着又爬上了chuáng,闭上了眼睛,静静地等待着

    ******

    丹乡伯家办起了丧事,哭得最痛的莫过于高御史和高夫人了。

    而最高兴的却莫过于韦文浩,可能这也就是高如意一心求死的原因之一了。

    是唏嘘也好,感叹也罢,一个人的生命可以qiáng大过与天抗争,也可以弱小到稍纵即逝。

    高如意的葬礼结束后的一个月,洛阳城中又传出了这样的流言。

    说是宫里的贵人仗着位高权重,因着私人恩怨,生生地bī死了好人家的儿媳。

    流言没敢指名道姓,但明白人的心里,即使点到为止,自然也是全都明白的。不明白的就是将前因后果一一表明,他也不会因此而变得通透或者一点就明。

    皇后是个明白人,一听这流言,就知贵人指的是她,私人恩怨指的是她和韦妃的明争暗斗,那好人家的儿媳指的自然就是才死没多久的高如意了。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加入书签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