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不要随便组CP > 99 升旗

99 升旗(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她下了楼,踏着清晨的微凉水雾,迎着朝阳的拂人暖意,去了她喜欢的地方……就是学校,

    星期一,学校会举行升旗仪式。

    早读课过半,校园里广播响起熟悉的振奋人心的音乐,好像在召唤着别人。

    钟郁示意正认真读课文的学生们停下来。

    升旗时间到,该去操场站队了。

    朗朗的读书声停了下来,学生们三三两两地结伴出了班门,又一齐去往操场。

    她在班级停留了一会儿,等班上同学都出去了,她才下楼。

    在楼梯口碰到李慕,她笑着打招呼:“李老师,一起去操场?”

    “好啊。”李慕拿起手里的书说,“我先去办公室把书放好,一起去吧。”

    钟郁手里也同样拿着一本语文书,她翻了翻课文又合上,问:“你进度如何了?”

    教研组一般都会要求老师们统一跟进教学任务,但偶尔有点小差别也没什么事,比如有些老师讲得快,他总不能等着吧,有些老师讲得慢,也不能跳过,所以课时的安排就很重要了。

    一般来讲,一篇课文是两到三节课比较正常,每节课都有每节课的任务,有时候多说几句话,可能就完不成任务,所以一些老师会相互之间询问,也会各自跟进,争取统一进度。

    总之,要合群,不能偏离总体方向。

    李慕指着课文说:“今天讲《拿来主义》,鲁迅这篇不好讲。”

    要说比较晦涩难懂的,鲁迅的杂文也算一种了,虽是白话,又带着文言文的简练和深奥。

    而且这先生说话特犀利讽刺,简直可以杀人于无形。

    比如有些崇洋媚外的卖国贼,往国外送古董,送画,甚至到后面还要送人,他就说,活人代替了古董,也算是进步了,这多讽刺。

    还有他在文章中说过中国孩子的教养问题,一句“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长大了他也做不了人”,直言直诲,一针见血。

    鲁迅先生的文章简直是从小学到大,有《故乡》、《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记念刘和珍君》和《拿来主义》。

    他语言力量是无穷的,他的思想却十分简单,跟他弃医从文的做法一样,希望国家能变得更好,希望中国能强大起来,他说“学医救不了国”,他选择用自己的笔去唤醒那个时代麻木的国人。

    他在《热风》中写到: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都能感知到他本人对于民族未来的关心。

    钟郁讲这篇课文决定从鲁迅先生这个人入手,虽然他们对于这个作家已经再熟悉不过了,但他的一些东西,真的值得人们反复去推敲。

    对学生进行价值观的熏陶,也是非常重要的。

    她们把书拿回办公桌后,往操场走去。

    操场哄哄闹闹,吵得不停,学生们难掩出班门的兴奋,虽然他们不久前才从家到学校读书。

    在一部分学生心里,在外头,不管做什么,总是比班级里要有趣一些。

    这是一种对自由的无限渴望。

    学生们差不多站好了队形,两个班中间会隔开一点距离,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学生穿的是统一的白蓝相间的春季校服,一个个拉链拉好,队伍整齐,庄严肃穆。

    钟郁和李慕各自站到班级队伍前面,学生干部到各个班级清点人数,然后在纸上写了点东西离开。

    钟郁往队伍后面走了一遍,学生都站得很直,朝气蓬勃,热情洋溢。

    他们就是刚升起的朝阳,充满着希望,脸上的稚嫩都是青春的象征,校服,更是他们身份的证明。

    升国旗是一件特别庄重的事情,大家从小就被告知,一定要行注目礼,这是一种尊重和信仰。

    当国歌响起的那一刹那,除了旗手生死,其他人所有的行动都要停止,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无一例外。

    就好像,自己的国家已经冉冉升起,点亮新的希望。

    升旗仪式结束,接下来是国旗下的讲话。

    这一环节,一般都会请学校里一些优秀的学生上台发言,有时候也会由学校领导发言。

    她记得,上次赵鉴许就站上去讲过话,没有念稿,一字一句顺其自然,脱口而出。

    这学霸,果真不一般。

    上课也会举手,还救自己于尴尬的境地,人又生得好看,夺人眼球。

    她在办公室里,总听见老师们夸他,各种夸,李慕也说过很多次,蔡老师班上有这么个校宝级人物,真的做梦都要乐得不行。

    当然,人家蔡老师也是宠辱不惊的老教师了,哪像她们这些年轻教师,要是有个年级第一在班上,简直是喜溢于表!

    班上王舒嫣又是年级排名第二,哎,上次期中考试差个七分,问题都出在哪?

    她看过,好像各科分数也都差不多,大概就理综稍微差了一点。

    ……不对,赵鉴许语文差一点,比王舒嫣少了四分,理综真的是高,她都服气了,这每科扣个一两分的,不就是满分嘛!

    像钟郁这样的文科生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