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第14章 休息片刻

第14章 休息片刻(第1/4页)

目录 加书签
    之前十多天,张挚斌他们也没有闲着。

    在飞船四周的海床上,每隔10米插了一根金属棒,每根金属棒上面有一具流体传感器与一盏双透镜探照灯,以此来监视飞船附近的水流情况,以及飞船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张挚斌他们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用高压水流喷射飞船。

    流体传感器获得的数据表明,从飞船表面经过的水流并没有减速,即飞船的表面没有摩擦阻力。

    只不过,水流的方向却变了。

    从任何方向射向飞船的高压水流,改变的都只是水流的方向,速度没有产生变化。

    根据这一点,流体动力学家刘天星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飞船表面是超流体构造,不产生阻力。

    严格说,这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

    什么是“超流体构造”?

    超流体确实存在,不过只是流体本身,与接触的物体没有关系,即超流体在任何物体表面做相对运动都是零阻力。

    海水是超流体吗?

    显然不是。

    飞船也不是流动的液体,那么飞船表面的零阻力现象也就无法用超流体理论解释。

    刘天星也为此提出,也许是飞船表面的某种结构,让与飞船接触的海水具备了超流体的特性。

    只不过,这还不是最奇特的现象。

    受到高压水流喷射时,飞船的相对位置没有丝毫的改变。

    最后一次尝试的时候,张挚斌他们使用了激光干涉测量设备,测量结果表明,飞船的相对位置依然没有改变。

    要知道,激光干涉测距仪的精度高达百分之一微米。

    该现象怎么解释?

    水流的速度没有变化,可是水流方向发生了改变,飞船肯定承受了外界作用力,相对位置就应该发生变化。

    至少按照人类掌握的物理理论,飞船必然受到相互作用影响。

    这个奇特的现象,给之前得到确认的推测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比如说,飞船有没有质量?

    是没有质量,还是质量大到难以想象的程度?

    学者给出了几种解释,可是这些解释本身就相互矛盾。

    下潜的十多个小时里,艾明艮花了很多时间观看之前拍摄的录像,最后实在是熬不住了才躺下休息。

    等他一觉醒来时,“渊龙”号已经到了海底。

    总共有五人,驾驶员田羽翔,艾明艮与焦婷佳,以及兰国栋与一名协助他的特种兵,还有那只板条箱。

    兰国栋从440艇上带来的两枚弹头,其中一枚就在“渊龙”号上。

    另外一枚放在“深渊”号上,张挚斌安排的人员正在改造无人潜航器,把内部的设备舱改造成搭载弹头的货舱。

    等到“渊龙”号浮上去,就由无人潜航器来接班。

    “教授?”

    “先绕飞船转几圈,把探照灯开到最亮,摄像机对准飞船。”

    很快,飞船出现在了屏幕上。

    由摄像机拍摄的图像同步传输到了“深渊”号上,并且通过光量子密锁通信卫星发回共和国本土。

    为此,“渊龙”号拖了一条长长的尾巴,也就是通信光缆。

    还好,才4500米,“渊龙”号的设计工作深度超过11000米。

    绕着飞船转了几圈,艾明艮才把住田羽翔的肩膀,让他停下来。

    其实,飞船还是那个模样,因为看到的依然是摄像机拍下的画面,所以跟之前看到的没什么区别。

    “教授,有什么发现吗?”

    听到从喇叭里传出来的话语,艾明艮苦笑了起来。

    是张挚斌在询问。

    才来到海底,才见到飞船,能有啥想法?

    “朱局让我告诉你,我们最多还能够逗留四天,然后就得离开。如果不能在此之前想出办法,就只能放弃。”

    “放弃?”

    “这是朱局的原话,具体是什么意思,他没有明说。”

    艾明艮暗自叹了口气,说道:“行,我会抓紧时间,有想法了再跟你联系。”

    “很好。兰国栋上校在吗?”

    “我在。”兰国栋没有多问,一把抓起了话筒。

    他来这里,不是为了近距离观察飞船,而是肩负着一个极为重要的使命,在关键时刻引爆核弹头。

    “明白,请首长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在兰国栋放下话筒的时候,艾明艮朝他看了一眼。

    不用说,跟兰国栋通话的肯定不是张挚斌,而是元首王奇渊,或者是朱震南,不然不会用“首长”这个称呼。

    碰到艾明艮的目光,兰国栋面无表情的耸了下肩膀。

    没什么好解释的,因为兰国栋也在深潜器里面,真要到了那一刻,他也会在顷刻间灰飞烟灭。

    “那是什么?”

    焦婷佳喊出来的时候,艾明艮与兰国栋立即把目光转了过去。

    在飞船顶部,有一个很突兀的东西。

    “探采掘进头被切掉的部分。”随同下来的韩晓寒做了解释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