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第41章 稳住侧翼

第41章 稳住侧翼(第1/4页)

目录 加书签
    2027年2月21日,正月十六,辽宁葫芦岛造船厂,潜艇总装车间。

    天刚蒙蒙亮,硕大的厂棚内就热闹了起来。

    其实,这地方从来没有冷清过,哪怕是在大年三十晚上,都有上千名造船工人在加班加点的赶工。

    一、三、五号船台的三艘潜艇已经完工。

    后面二、四、六号船台的三艘潜艇也接近完工状态。

    船坞上面已经搭起了顶棚,几十名工人正在布置两侧的幕布围栏,为几天之后的下水典礼做准备。

    顶棚很大,盖住了整个船坞,用的是一种能够反射电磁波的特种布料。

    幕布围栏也是一样,把船坞围了个密不透风,采用的同样是特种布料。

    此外,还要在船坞出口处挂一块由特种布料制成的卷帘。

    搞得这么神秘,哪里像潜艇的下水仪式,感情是嫁闺女,在进入洞房之前都要遮得严严实实。

    一号船台外面的露台上摆着一张沙滩椅,上面躺着一个穿花格子衬衫,戴墨镜,袒露胸膛上涂着防晒霜的中年人。

    旁边,架着一盏造型独特的紫外灯。

    那是专门为核潜艇研制的,组装好之后像一台超超大号冰箱,让潜艇兵在水下也能享受日光浴。

    沙滩椅另外一边的凳子上,放着一杯加了冰的苏打气泡水。

    后面的衣帽架上,挂着一套海军大校的军服。

    这可不是夏天,是冬天,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北方港口哪来太阳?

    更别说,还是大清早,室外气温零下十摄氏度。

    那家伙,感情是把葫芦岛当成了三亚。

    在共和国海军,二到这种程度的潜艇军官只有一个。

    没错,兰国栋。

    现在,他是一号船台那艘核潜艇的监造长,再过几天就将成为该艇首任艇长。

    2024年5月底,兰国栋归队。

    只是,没有回原来的核潜艇大队,而是去了当时刚成立的,由万军钢直接统帅的“X部队”。

    当然,这是兰国栋取的绰号。

    正式称呼是“总部直属全军兵种战略应急响应部队”。

    这个名字不但冗长,还非常拗口。

    因为“X部队”更加顺溜,说起来朗朗上口,所以后来被万军钢采用,为对外宣传专用名称。

    这支部队存在的价值,就是随时能够上战场。

    由万军钢领导,因为只有他压得住那些少壮派军官。

    在此之前,万军钢是朱日和基地蓝军部队指挥官,扮演假想敌,通过对抗演习教训其他部队。

    由他出面,“X部队”在对外宣传的时候就是专业对抗部队。

    当然,不再是单一军兵种的对抗部队,而是全军兵种对抗部队,因此顺理成章的加入了海军、空军、火箭军、陆战队与战略支援部队。此外,还能为高强度训练与高得吓人的训练开支提供充足的理由。

    此后几个月,兰国栋与张庆功等人一直在红峰基地学习。

    不是学战术技能,而是学组织纪律。

    说得更透彻点,也就是政治思想教育。

    在此期间,其他加入“X部队”的军官都陆续领到了任务,离开红峰基地,奔赴各自的岗位。

    直到2024年底,兰国栋、张庆功与朱达成才领命出发,来这里担任监造长。

    半年过后,在红峰基地接受了政治思想教育的王镇江、徐宏旺与刘利齐也来了,后者之前是“虎鲨”号的航海长。

    前三艘潜艇在2024年国庆节之后动工,最初规划的建造周期为四年。在2025年春节过后缩短为三年,去年春节的时候又提出缩短到两年。只可惜,实在是办不到,最后把竣工时间定在2027年2月底。

    至于在2025年春节过后动工的第二批三艘,建造时间都为两年。

    虽然有所耽搁,但是拖延不了多久。

    不出所料,最迟3月底,第二批三艘就会下水。

    这是潜艇,采用了模块化建造技术,能在船台上完成几乎全部建造工作,下水基本等于建成,没有舾装的环节。

    经过船厂竣工测试与海军验收测试之后,就将正式交付使用。

    按照原定计划,接下来就是数个月的训练。

    如果时间紧迫,在测试与验收期间就能同步展开训练,确保潜艇在交付的时候具备基本作战能力。

    其实,在去年第二季度就对建造计划做了调整。

    参与一号艇监造工作的不止是兰国栋,还有80名海军官兵,均通过参与建造提前掌握了主要设备的操作方法。

    这些官兵至少在其他潜艇上干了6年,三分之二来自核潜艇,全是精兵强将。

    当然,另外几艘潜艇也一样。

    等到通过海军验收,这些潜艇就能形成战斗力。

    最多出海训练几次,就能具备完整的作战能力。

    搞得这么急,主要是战争迫在眉睫!

    春节还没过完,兰国栋就接到了命令,紧急返回造船厂,把手下的80名官兵全都发动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