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第43章 起航

第43章 起航(第1/4页)

目录 加书签
    2月最后一天,葫芦岛造船厂。

    船坞闸门缓缓打开的时候,兰国栋抬头朝天上看了一眼,还有意拉了下帽檐,因为他知道,在头顶上方几百千米,至少有三颗侦察卫星盯着他,准确的说是盯着他所在的这艘攻击核潜艇。

    三天前,潜艇就下水了。

    严格说不是下水,是往船坞注水。

    下水仪式非常简短,海军司令杨骋涛到场,为潜艇命名,然后把象征指挥权的艇徽交给首任艇长。

    301艇“长江”号。

    同一天下水的还有302艇“黄河”号与303艇“珠江”号。

    这三艘潜艇,成为第一批按照新条例命名的舰艇。因为仪式从“长江”号开始,所以“长江”号拿了第一。

    其实,开闸放水的时间只比“黄河”号与“珠江”号早了几分钟。

    张庆功与朱达成对此耿耿于怀,兰国栋则暗自窃喜。

    从今年开始实施的“军事装备命名条例”中,舷号只当内部编号使用,舰名的意义得到增强,而且以首舰或者首艇的名称代指同级舰艇。此外,对舰名做了明确规范,比如核潜艇都以河流命名。

    这三艘潜艇不再是097级级,而是“长江”级。

    在舷号,准确说是内部编号上也有变化,第一个数字指舰艇类型,“3”代表的是攻击核潜艇。

    幸好以“2”打头的是战略核潜艇,不然兰国栋又要得意了。

    只不过,有一些传统没有变。

    比如获得正式命名,意味着“长江”号已经入列,即加入了海军的战斗序列,成为现役舰艇。

    下水就命名,在共和国海军舰艇史上是前所未有。

    在以往,命名仪式一般安排在完成全部测试与验收之后。

    下水后,“长江”在船坞里呆了3天,因为很多检测工作必须在船坞内进行,比如艇体是否漏水。

    很幸运,这种小概率事件并没发生。

    船坞完成注水之后,顶棚就拆掉了。

    要想绝对保密?

    显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下水的时候搭上顶棚与围栏,是对潜艇水下部分进行保密,船坞完成注水后,就用不着继续遮遮掩掩。

    在一艘潜艇上,最关键的设备几乎都在水线以下,比如艇首球的形主动声纳,肋部鱼雷发射管,侧舷声呐基阵与泵喷射推进器。暴露在水面上的部分其实不多,也就低矮的流线型指挥台围壳与屁股上的X型尾舵。至于背部的几个舱门,几乎所有核潜艇都一样,在外观上不会有太过明显的区别。因为拖拽线列阵声呐全部收置于艇体内部,所以没有093G上面那个突出的龟背。

    汽笛声响起,来自船坞外面的几艘驳船。

    兰国栋朝站在身后的副艇长庞小宝点了点头,下达了起航命令。

    随着全向辅助推进器启动,“长江”号缓缓驶出了船坞。

    从“长江”级开始,攻击核潜艇增加了“副艇长”职务,不过通常是由某个部门主管兼任,比如庞小宝原本就是航海长。

    这样的调整,为其他主要军官,比如军械长提供了晋升通道。

    说白了,海军没有规定只有航海长有资格担任副艇长,因此其他军官同样有机会坐上副艇长的位置。

    关键是,今后只有副艇长才有资格晋升艇长。

    庞小宝非常幸运,是第一批副艇长,而他之前在435艇担任航海长,然后又干了2年多的副监造长。

    只不过,对这个副手,兰国栋不太满意。

    不是说庞小宝太年轻,在去435艇当航海长之前,只在潜艇部队服役了6年,而是这家伙一点都不风趣,为人做事都非常严肃,平时都板着一张脸,像有人欠他钱一样,根本就不像35岁的年轻人。

    兰国栋一直觉得,上面故意安排庞小宝来收拾他。

    在兰国栋想这些的时候,“长江”号驶出了船坞。

    外面,已经等待多时的四艘驳船立即靠过来,伴随“长江”号驶向主航道,然后还会陪伴“长江”号进行首次下潜。

    准确的说,在“长江”号下潜的时候,这些驳船将在海面上待命。

    任何潜艇在首次下潜的时候,都要做好营救准备。

    没人敢保证在潜下去之后还能浮上来。

    为此,做为海军的一个传统,在潜艇首次下潜的时候,总设计师与总工程师都必须在潜艇上。

    这次也一样。

    总设计师在“黄河”号上,总工程师在“珠江”号上,跟随“长江”号进行首航的是另外一位总师。

    是一个女人,动力系统的总师戴丽萍。

    与以往的攻击核潜艇相比,“长江”级最大的不同就是动力设备。

    它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热电一体化反应堆的攻击核潜艇。

    严格说来,是第一种以攻击核潜艇身份面世的,并且由半官方的方式对外宣传,配备热电一体化反应堆的潜艇。

    在对外宣传上,“长江”级采用的仍然是常规反应堆,也就是所谓的“高温气冷一体化电力反应堆”。

    这个名字很冗长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