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第45章 国之重器

第45章 国之重器(第1/4页)

目录 加书签
    3月8日,东京湾,横须贺军港。

    随着最后一根缆绳解开,在两艘驳船拖拽下,“蓝色海洋”号缓缓驶离已经停靠6天的码头。

    前方,DE-109“有明”号护卫舰已经驶入了深水航道。

    这是最后一艘在役的“村雨”级,在三年前降级为护卫舰,编入地方警备队,发挥最后余热。

    对海自的主力战舰来说,编入地方警备队等于进了养老院。

    别看这几年建造了十多艘驱逐舰,却没造几艘护卫舰,只能把一些退下来的驱逐舰移交给地方警备队。

    “蓝色海洋”号船桥里,小林仁见面无表情的看着码头上那些前来送行的船员家属。

    不是很多,主要是妇女儿童。

    很多人在挥手道别,仿佛送舰队出征。

    有这个必要吗?

    这只是一艘工程船,也不是什么远征,去铺设一条海底声纳基阵而已,还是在日本管辖的海域。

    驳船拉响汽笛,随后就转向离开。

    小林仁见没多耽搁,让大副下达起航命令。

    “有明”号在这时升起了象征舰队出航的彩旗。

    看到迎风飘扬飘扬的彩旗,小林仁见忍不住叹了口气。

    27年前,小林仁见加入入海上自卫队的时候,“有明”号才开工,是当时最先进的通用驱逐舰。现在,这艘步入暮年的战舰不但被编入地方警备队,还降格为护卫舰,或许这是它最后的远航。

    小林仁见所感慨的,不止是“有明”号,还有自己。

    四年多前,在晋升一等海佐,也就是上校的申请被驳回后,小林仁见拿到了“劝退”告知书。

    随后,小林仁见成为海自“后备军官”。

    此后的几个月,小林仁见觉得人生失去了意义。

    他在19岁进入海校,24岁以少尉身份加入海上自卫队,此后23年一直在海上自卫队服役,把青春全都奉献给了海上自卫队,结果在47岁的时候,因为没能在规定时限内获得晋升,被海上自卫队劝退。

    这个结局,让他完全无法接受。

    虽然每个月能领到不菲的退役津贴,不用为生活发愁,但是小林仁见从来没有想过退役后的生活。

    哪里想到,造化弄人。

    过了不到一年,小林仁见拿到了海上自卫队的“返聘合同”,以预备役军官的身份重新服役。

    此后,小林仁见返回海校,为重新上岗充电。

    当然,像小林仁见这种年纪已经接近50岁,还是返聘的预备役军官,肯定没有上战舰的机会。

    关键就是,小林仁见是二等海佐,中校军衔,相当于通用驱逐舰的舰长。

    让预备役军官当舰长,现役军官干嘛?

    其实,小林仁见早已想到,等待他的不是一艘战舰,是一艘辅助船。

    2026年,在进修深造结束之后,小林仁见当上了“蓝色星球”号的船长。

    这是一艘船,不过是海上自卫队的军辅船。

    一百多名船员,全部跟小林仁见一样,来自预备役部队,而且超过半数的年纪在40岁以上。

    这是一个谁都没办法解决的问题。

    愿意穿上军服,以军人身份为国效劳的年轻人越来越少!

    在小林仁见参军服役的那个年代,就有很多同龄人不愿意服役,甚至认为保卫国家跟自己没有关系。

    到了现在,更是如此。

    为了吸引年轻人参军,自卫队的津贴每年都在提高,还用了一些匪夷所思的手段来进行招兵宣传。比如请女团组合进行现场表演,用流行的二次元漫画制作宣传海报。结果呢,却没有丝毫效果。

    大部分年轻人情愿宅在家里,对着屏幕发泄旺盛的精力,都不愿意服兵役。

    年轻人不愿意参军,就只能让老年人顶上。

    当然,高级军官不一样,因为上面空出来的位置肯定比需要晋升的军官少得多。

    小林仁见非常清楚,在“蓝色星球”号上的一百多名船员当中,绝大部分其实是为生活所迫。

    他们大多在海上自卫队服役15年以上,在40多岁时退役,回到社会能做什么?

    对男人来说,40多岁正是负担最重的时候。

    码头上前来送行的妇女,还有那些半大的孩子,全都指望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哪怕是预备役军人,只要继续在海自服役,领到的津贴就能养活全家人。

    很多时候,生活比理想重要。

    其实,小林仁见也一样。

    在他家里,除了已经当了25年家庭主妇的妻子,还有正在上大学的儿子,以及即将中学毕业的女儿。

    海自的退役津贴,也就只够维持日常开支。

    回到海自,在“蓝色星球”号担任船长,多出来的收入,足够让儿子读完大学,让女儿有机会上大学。

    军人同样是人,得为生活,为家人着想。

    想到这些,小林仁见不免叹了口气。

    此时,“蓝色星球”号已经驶出了军港,外面就是广袤的太平洋。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