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第48章 最后要素

第48章 最后要素(第1/4页)

目录 加书签
    一个小时不算久,坐一会就过去了。

    作战计划由冲田原人制订,考虑到了各种情况。目前这种局面,也在计划之中,还算得上比较理想。

    关键就是,共和国没有大动干戈。

    制订计划的时候,冲田原人就提到,共和国在事前的军事部署至关重要,将决定冲突的规模与时间。

    说得直接点,将决定这是一场局部冲突,还是一场地区战争。

    日本需要的是一场有限的局部冲突,而不是一场大规模地区战争。

    冲田原人为此特别强调,由共和国的军事部署安排“蓝色星球”号的布设作业,有必要的话就得立即终止。

    只不过,菅野直人没有采纳。

    所幸的是,没有出现最糟糕的局面。

    3艘097型攻击核潜艇只在青岛港呆了4天,随后启程前往南海,在那边进行极限性能测试。

    没什么好奇怪的,之前的093G与095都是去南海进行极限性能测试。

    南海才有足够的水深,而最大潜深与极限潜深都是测试项目,得在正式交付给海军之前完成。

    其实,这也是海军验收的必过项目。

    为此,共和国海军早把潜潜艇救援舰派了过去,还在南海舰队组建了一支专门的深潜救援部队。

    冲田原人推测,共和国海军近期的首要任务是保证097型顺利通过验收。

    此外,共和国海军的主力舰艇大部分在南海舰队,留在北海舰队与东海舰队的是一些较为陈旧的战舰。

    也不能这么说,毕竟像052D与054A,大部分的服役时间都还不到20年。

    从战略角度看,加强南海舰队是大势所趋。

    在制订作战计划的时候,冲田原人考虑到了这一点。

    如果共和国的目的是阻止日本在宫古水道布设海底声呐基阵,顺带占点便宜,比如夺得尖阁列岛的实际控制权,就会控制冲突的规模,力保在达到目的之后,能够及时顺利的结束冲突。

    那么,自然不会投入太多兵力。

    此外就是,这类作战行动以突然袭击为主。

    如果前期准备工作的规模搞得太大,比如把南海舰队派往西太平洋,就很难收到突袭的效果了。

    只是夺取尖阁列岛,趁乱击沉“蓝色星球”号,也用不着大动干戈。

    一艘船坞登陆舰,一支突击部队,几艘护航战舰,以及一艘提前部署到位的潜艇,就足够了。

    这么来看,共和国海军出动了1艘登陆舰,2艘驱逐舰与4艘护卫舰,还把航母舰队派过来,明显是大张旗鼓。

    当然,全在冲田原人的预料之中。

    共和国会以举行军事演习的名义,向东海派遣作战舰艇,然后随便找个理由,比如参加演习的直升机出了故障,要就近迫降,让部队登录尖阁列岛。如果日本不为所动,共和国占领尖阁列岛将成为既成事实。要不然,共和国就会以反击的名义,用反舰导弹机击沉在附近活动的“蓝色星球”号。

    因为存在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加上第4护卫群已经进驻那霸,所以共和国海军只能增派战舰。

    以演习为名,增派战舰完全说得过去。

    当前发生的事情,跟冲田原人的推测几乎如出一辙。

    是冲田原人神机妙算,还是另有原因?

    菅野直人没有细想这个问题,他对军事不是很在行。

    能肯定的是,王奇渊未必会冒险发动一场战争,肯定会尽力控制冲突范围,最好在几天之内结束。共和国一年一度的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召开,王奇渊得把重点放在国内,不会主动激化国际矛盾。

    至于接下来的作战行动,冲田原人也早有准备。

    在共和国开第一枪之后,日本海上自卫队立即出动,准确说是派遣陆上自卫队的“西普联”夺回尖阁列岛,同时歼灭共和国舰队,夺得制海权。如果冲突扩大,则由空中自卫队夺取制空权。

    因为南海舰队还在南海,所以随后几天,战场主动权在日本手里。

    几天之后?

    因为共和国先动手,所以日本有理由请求美国提供支援。

    美国不肯提供支援?

    冲田原人给出两个办法。一是依托琉球群岛跟远道而来的南海舰队交战。二是趁着有利局势与共和国进行停战谈判。

    到底怎么选择,由菅野直人决定。

    当务之急,是歼灭东海的共和国舰队,夺回尖阁列岛。

    日本打第一枪?

    冲田原人压根就没想过。

    如果共和国是虚张声势,就让“蓝色星球”号按部就班的布设海底声呐基阵,最多只会受到骚扰,布设速度慢一点。

    共和国是在虚张声势吗?

    菅野直人对此做了保证。

    其实是宫本祥做的保证。

    只要“蓝色星球”号开始布设海底声呐基阵,共和国就会采取行动,而且必然会在行动中击沉“蓝色星球”号。

    没有了这艘船,除非美国加入,不然至少还要等十年,日本才能获得布设海底声呐基阵的工程船。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