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分卷阅读100

分卷阅读100(第1/3页)

目录 加书签
    几下,意思是多用用脑子。

    田立志朝海常青递了个眼神,他也很无语,不过主要是针对刘征东。

    只要能击沉那两艘”青龙”级潜艇,4条鱼雷又算得了什么?

    此外,这能怪谁?

    刘征东亲自发射鱼雷,而按照作战条例,他应该在发射前检查一遍。

    少发射两条鱼雷又不是什么麻烦事,也只需要在屏幕上点几下,让两条鱼雷解除发射状态就行了。

    要怪,也该怪他自己。

    不可否认,030型潜艇确实很先进。潜航速度、静音水平等都没得说,还有这套高度自动化的综合指挥控制系统。

    只是,030型也不是没有缺点。

    最大的缺点就是吨位偏小。

    虽然采用单壳体结构,但是要在4100吨的艇体内塞进去那么多的东西,实在是太过勉强了。

    和平时期,排水量过小导致的最大问题是居住条件不够理想。

    如果只是暂时的困难,官兵能够克服。

    要是远航,那就不一样了。

    就刘征东所知,0313艇“东海岛”号搞了那次远航之后,全艇官兵休息了3个月都没完全恢复过来。

    “涠洲岛”号在去年也搞了一次远航,只是没“东海岛”号那么夸张。用4个月绕着太平洋转了一圈,期间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几座港口外面徘徊逗留了半个月,在返航之后足足休整了两个月。

    战时,居住条件就不是很重要了。

    用刘征东的话来说,干掉敌人的几艘战舰,哪怕是几艘货轮,就能让全体官兵们兴奋几个月。

    有那股精气神,谁会在乎床板只有半米宽?

    战时最大的问题其实是弹药。

    虽然在指挥台围壳前方有两具大型垂直发射管,装填了14枚导弹,但是鱼雷舱只容得下24条鱼雷,包括发射管里的4条。

    在理论上,24条鱼雷能干掉一支航母战斗群里的十几艘大型战舰,可是在数个月的破交作战中,这点鱼雷就不够用了。

    垂直发射管里的导弹?

    刘征东从没想过用14枚反舰导弹去对付一支阵容整齐的舰队。

    此外,在通常情况下,装在垂直发射管里的都是射程超过1500千米,用来打击地面目标的巡航导弹。

    对潜艇来说,鱼雷才是主战武器。

    “老刘,60秒。”

    在海常青说这话的时候,刘征东朝屏幕扫了一眼。

    代表两艘“青龙”级潜艇的光标没有出现任何变化,表示没有发现“涠洲岛”号发射的鱼雷。

    能发现才是怪事。

    昨晚,“涠洲岛”号就在这边待命,准确说是掩护一艘执行特殊任务的039D型AIP常规潜艇。

    早在几天之前,“涠洲岛”号就发现了那两艘从宫古水道过来的“青龙”。

    一艘跟在返航的039B后面,另外一艘来得稍微晚一点,两艘潜艇此后就一直在钓鱼岛附近活动。

    当然,“青龙”级是非常先进的AIP常规潜艇,不过也只是常规潜艇。

    用航空兵的那句话来说,常规潜艇就是常规潜艇,使用再好的AIP系统都无法跟攻击核潜艇媲美。

    在中国开始建造030型的时候,日本也开始建造“青龙”级。

    这种潜艇,其实就是“大鲸”级的改进型,其实只是换了个名字,在性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采用这个名字,摆明了就是纪念在琉球海沟沉没的“青龙”号。

    建造规模不小,三年内就有八艘。

    不过是分三年开工,第一年与第二年各有两艘,而且只有第一年,也就是2024年动工的两艘在今年年初交付给海上自卫队。

    这两艘就是“青龙”号与“暴龙”号。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这种潜艇采用了很多日本的“黑科技”。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燃料电池AIP系统。

    虽然在此之前,日本潜艇使用的都是斯特林发动机,但是一直以来,日本都在努力研制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更加安全,还能提高潜艇的性能,特别是安静性。

    只是,用在“青龙”号与“暴龙”号上的燃料电池组全都来自德国,而且是直接从德国进口。

    至于日本研制的燃料电池,其实是从德国引进技术,在本土生产而已。

    因为工厂的投产时间比预期晚,为了保证两艘潜艇的建造进度,所以日本干脆从德国进口了一批原装电池。

    不出所料,后面几艘用的燃料电池将是日本货。

    使用燃料电池,“青龙”级能以8节的速度潜航28天。

    如果只是在日本周边执行巡逻任务,能全程处于潜航状态,不需要浮上还面使用柴油发动机。

    此外,采用燃料电池也是跟“大鲸”级最主要的区别。

    其次是锂电池组。

    这东西,也是日本特有,准确说是由日本首先应用到潜艇上,取代传统的铅酸电池。

    虽然在“苍龙”级的最后几艘上,日本做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