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分卷阅读107

分卷阅读107(第1/3页)

目录 加书签
    L-15B,最大射程在理论上能够达到400千米。因为翼展缩小三分之一,所以J-20G能够在主弹舱内携带六枚。在之前的空战当中,J-20G就是使用这种导弹拦截了空自的F-22A,而且凭借射程优势,掌握了空战的主动权。

    如果PL-15B在高空发射时的射程达到400千米,在低空发射就很难超过300千米。

    要是那些J-20G提前爬升,到高空发射导弹,肯定会被E-2D发现,至少在发射导弹的时候会被预警机探测到。

    何况,即便是速度达到6马赫的远程空空导弹,飞行400千米也需要3分半钟,绝对不可能在雷达照射预警机之后立即击落预警机。

    提前发射导弹?

    这是个办法。

    可问题是,预警机的雷达同样能够发现逼近的导弹。

    以AN/APY-9的性能,发现150千米外的远程空对空导弹不会有任何难度。

    这意味着,E-2D能提前80秒拉响警报。

    可是,在被击落之前,E-2D没有发出警报!

    中国到的战斗机底用什么办法击落了3架支援飞机?

    弹道导弹?

    肯定不是!

    弹道导弹的弹头在重返大气层的时候速度超过20马赫,即便到了大气层底部,速度都高达10马赫。

    如此快的速度,就算解决了气动加热产生的问题,弹头也无法进行高过载机动。

    用弹道导弹对付快速航行的战舰都非常吃力,更别说对付速度是战舰十倍,甚至二十倍的飞机。

    用弹道导弹打预警机的想法很好,实施起来却困难重重。

    杉山信想不明白,也没人能想明白。

    肯定得找到原因,不过不是现在。

    E-767、E-2D与EC-2A已被击落,接下来怎么打?

    在参谋本部制订的作战计划里面,根本没有考虑到这种情形。

    虽然杉山信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知道会遭受巨大损失,但是包括他在内,没有一个参谋想到E-767会被击落。

    更别说在开战后立即被击落。

    E-767在E-2D与EC-2A后面,哪怕遭到攻击,也是前出的E-2D首先倒霉,然后在附近掩护的战斗机就能及时赶到。

    为此,杉山信只安排了1架E-2D在西太平洋上空待命。

    另外2架E-2D与1架EC-2A在下午转场返回本土。

    按照杉山信的部署,遭受损失之后,在西太平洋上空待命的E-2D立即飞往东海,飞到E-767西边为其打掩护。

    现在的问题是,只剩下这一架E-2D了。

    没有E-767在后方协助指挥,没有EC-2A配合,单独行动的E-2D就是J-20G的靶子,战场生存能力几乎为零。

    何况,那架E-2D在西太平洋上空,就算马上转向,也要1个小时之后才能赶到。

    中国空军会给空自1个小时?

    1个小时,足够中国空军干掉东海上空所有的日本战斗机,并且摧毁冲绳岛上主要的军事设施!

    当然,没有预警机,还有石垣岛上的J/FPS-3与下甄岛上的J/FPS-5。

    可惜的是,固定部署的远程警戒雷达取代不了预警机。

    虽然这些雷达的探测距离有数百千米,甚至数千千米,但是主要针对高空目标,对低空目标的探测能力非常的有限。

    此外,中国军队在打掉空自的预警机之后,接下来要对付的就是远程警戒雷达。

    或许,中国空军的攻击机群已经在飞往石垣岛与下甄岛的路上。

    在此之前,杉山信已经收到情报本部发来的消息。

    中国空军部署在东部沿海地区的3个战术航空旅已经出动,全是J-11与J-16之类的双发重型战斗机,总共至少120架。不出所料的话,这些战斗机的首要任务就是突击石垣岛与下甄岛。

    掩护石垣岛与下甄岛?

    拿什么去掩护?

    夺得制空权后,中国不需要动用弹道导弹,出动战斗机,用反辐射导弹就能摧毁两地的远程警戒雷达。

    守卫冲绳?

    没有那个必要。

    虽然中国已经宣布对日采取军事行动,准确说是发起反击行动,但是攻占冲绳的可能性差不多为零。

    不管怎样,琉球群岛是日本的领土!

    中国的国防部长已经宣布,整个琉球群岛都是交战区,因此中国肯定会打击冲绳的军事基地,特别是嘉手纳空军基地与那霸军港,夺取东海的制空权与制海权,为收复尖阁列岛做准备。

    中国最多会打击琉球群岛上的军事目标,暂时还不会发起军事入侵。

    只要空自及时做出调整,能在几个小时之内派遣另外一架E-767,在EC-2A协助下指挥F-22A机群夺回制空权。

    只是,几个小时足够中国空军发动一次大规模空中打击。

    那么,保冲绳,还是保第4护卫群?

    这并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