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分卷阅读118

分卷阅读118(第1/3页)

目录 加书签
    载80架J-20GH的情况下,南海舰队每天能出动400架次的舰载机,而且全部用于制空作战。

    这意味着什么?

    即便没有空军支持,南海舰队也能单独挑战日本空中自卫队,甚至能在数日之内打垮空中自卫队。

    对付拥有80架J-20GH的南海舰队?

    在理论上,美国海军都要动用3艘“福特”级航母,至少搭载144架F-35C,才有希望压制住南海舰队。

    还仅仅是压制,没有绝对胜算。

    关键就是,J-20GH是纯粹的制空战斗机,当今唯一的第五代重型舰载制空战斗机。

    也许在多用途性能方面,J-20GH不如F-35C,可是说制空作战,特别是执行至关重要的防空截击任务,J-20GH的作战效率是F-35C的十倍,完全称得上是当今全球最优秀的舰载战斗机。

    严格说来,也是当今唯一的舰载截击机。

    此外,南海舰队有舰载预警机。

    按照五角大楼做的评估,在预警机支持下,8架J-20GH就能压制美国海军一个舰载航空兵联队。

    这还不是全部。

    在首轮交战中,日本空中自卫队损失了3架预警机与1架电子侦察机,其中3架在开战后立即被击落。

    日本空中自卫队能确认的,只有第二架E-2D是遭到J-20G偷袭。

    之前3架是怎么被击落的,日本空中自卫队到现在都没搞清楚。

    在排除其他不可能的因素之后,日本空中自卫队相信,中国有可能研制出了一种新式隐身涂料,能把J-20G的RCS值降低一个数量级,让E-767与E-2D的探测距离缩短到120千米,甚至100千米。

    配合最新式的中远程空对空导弹,J-20G有能力在这个距离上击落预警机。

    中国真的有这种“超级J-20G”?

    虽然文森不大相信,但是其他解释都说不通。

    超远程空对空导弹?

    就算J-20G能搭载,在发射导弹的时候也会被预警机发现,而且超远程空对空导弹尺寸巨大,同样能够被预警机的雷达探测到。因此无论如何都无法突然出现,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击落预警机。

    弹道导弹?

    用来打战舰都有很大的难度,更何况是快速飞行的预警机。

    此外,事发的时候,空自的预警机离那几枚导弹的命中区域都在100千米之上。

    现今没有任何弹头能在重返大气层之后机动100千米。

    在理论上,反舰弹道导弹的弹头在重返大气层之后的机动范围不会超过50千米。

    其实,美军研究过用弹道导弹打预警机的战术,不过很早就放弃了,就是因为弹道导弹的弹头在进入大气层之后很难大范围机动。

    激光之类的定向能武器?

    简直是开玩笑,射程达到数百千米的高能激光武器的整备质量超过100吨,要用B-747搭载。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真的存在这种全新的“东方神油”,有没有用到J-20GH上?

    答案是肯定的。

    在过去3年里,南海舰队一直备受瞩目,海军舰载航空兵也是重点发展兵种。

    别的不说,南海舰队没有错过一次全军联合演习。

    此外,在中国的军事体系里,南海舰队担负着独当一面的重任,也就肯定能够获得最好的装备。

    这下,空中自卫队的麻烦大了。

    因为没有有效的探测手段,所以日本空自在与南海舰队交战的时候,仍然没有保住预警机的办法。

    那么,凭什么去跟南海舰队争夺制空权?

    让南海舰队进入西太平洋,日本还有胜算吗?

    文森为此提出,3天之内就能确定日本还有没有胜算。

    日本唯一的取胜希望就是重创南海舰队,阻止南海舰队控制西太平洋,确保战略侧翼的安全。

    因为空自没有能力发起与完成对南海舰队的打击行动,所以得看海自。

    准确的说是海自的潜艇。

    在冲突爆发前,海自的20艘潜艇全都离开了军港。两艘“青龙”级被派往东海,在钓鱼岛附近活动,其他潜艇在西太平洋待命。至少有2艘“大鲸”级在数日之前就已到达巴士海峡,还有1艘去了巴林塘海峡。这两处海峡是南海舰队去西太平洋的必经之地,同样是理想的伏击地点。

    常规潜艇最出色的就是静音性能,日本海自的“大鲸”级为了更加安静,全都换上了锂离子电池,潜航性能也有很大的提升。只要有一艘“大鲸”级穿透了南海舰队的反潜网,就能够重创南海舰队。

    虽然1艘潜艇无法击沉20多艘战舰,但是只要重创2艘航母,哪怕是1艘,就能迫使南海舰队转向返航。

    没有航母,南海舰队去了西太平洋也没用。

    在此,文森重点介绍了常规潜艇的伏击战术。

    虽然常规潜艇的综合性能不如攻击核潜艇,但是论静音性能,常规潜艇反而更好,特别是采用燃料电池的AI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