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分卷阅读128

分卷阅读128(第1/3页)

目录 加书签
    机的时候,满孝胜就找到邓友诚,提出立即向前方增派一艘防空警戒舰,扩大防空警戒的范围。

    按照满孝胜的意思,在进入西太平洋之后,“拉萨”号向东北方向航行,而增派的“南昌”号向东南方向航行。

    堵住东南方向上的防空漏洞。

    不是为了拦截P-1机群,更不是为了拦截反舰导弹,而是迫使P-1机群去巴士海峡南面发起攻击。

    如果P-1机群仍然在西太平洋上,那么最有可能就是从东南方向上发起攻击,让导弹从该方向上突破南海舰队的防空网。如果该方向没有防空警戒舰,P-1机群就能在600千米外发射导弹,从而为导弹规划更复杂的飞行路径,尽可能扩大突破方向,降低南海舰队的防空作战效率。

    有一艘防空警戒舰,那就不同了。

    如果P-1机群仍然从该方向发起攻击,发射导弹的距离将达到800千米以上,导弹能够选择的突防范围会减少许多。

    此外,防空警戒舰能够为舰队提供至少20分钟的预警时间。

    组织得力的话,20分钟足够让防空战斗机拦截来袭的反舰导弹。

    为了提高导弹的突防成功率,P-1机群得继续向南飞行,在菲律宾海,甚至吕宋岛上空发射导弹。

    这意味着,南海舰队只需要盯住南面,把防空战斗机集中放在该方向上,就能拦截P-1机群。

    哪怕拦截失败,也能让战斗机拦截射来的反舰导弹。

    简单的说,就是缩小了防空范围。

    仅此一点就足够重要了。

    因为用来放飞战斗机的时间极为有限,所以南海舰队最多只能出动20架J-20GH,根本无法面面俱到。

    此外,在回收返航战斗机的时候,出动效率将更加低下。

    把防空力量集中到一个方向上,能大幅度提高战斗机的作战效率。

    如果被迫盯住几个方向,挨打就在所难免。

    这个道理非常浅显。

    正是如此,在满孝胜提出增派一艘防空警戒舰之后,邓友诚立即答应下来,亲自给“南昌”号下达了命令。

    只是,谁能保证P-1机群会从南面突防?

    没人能够保证。

    满孝胜也说了,他是在推测,在拿南海舰队打赌,赌小鬼子会把P-1机群派到菲律宾海方向上去。

    还有更好的选择吗?

    用他的话来说,如果由他来策划打击南海舰队的行动,就会这么安排。

    第4护卫群?

    那只是用来吸引南海舰队注意力的诱饵!

    真要前来跟南海舰队决战,第4护卫群在几天之前就机动到了巴士海峡东边,还肯定会得到增强。别忘了,海自的“出云”号与“加贺”号早已完成改造,能够搭载数十架F-35B执行作战任务。

    可见,决一死战都轮不到第4护卫群。

    对南海舰队来说,在进入巴士海峡之后,需要考虑的不止是来自空中的威胁,更需要考虑藏在海面下的威胁。

    邓友诚的心情很复杂,因为要他选的话,会在南海多逗留几个小时。

    只是,此事不由他做主。

    作战计划由万军钢亲自敲定,南海舰队是作战行动中的关键力量,因此进入西太平洋的时间受到严格限定。

    出发之前,万军钢亲自给邓友诚打了电话,着重提及此事。

    这场仗还能不能打下去,以及能否按照万军钢的设想打下去,关键就得看南海舰队临门一脚。

    用万军钢的话来说,要是搞砸了,邓友诚就是“X部队”的公敌。

    为此,邓友诚在电话里面向万军钢立下军令状,保证完成任务。

    现在,就算前面是鬼门关也必须闯过去!

    只是,能否闯过去,跟邓友诚的意志没有多大关系,得看由成祖圣组织策划的“致远行动”能否成功!

    第74章 致远行动

    警报响起,邓友诚先是一惊,不过随即发现,是反潜警报。

    这时,“江苏”号的右前方,575舰“岳阳”号上,一架Z-20H刚刚升空,朝东南方向飞去。

    邓友诚眉头紧锁,起身走到了舷窗旁边。

    隔得很远,看不清楚,不过肯定是一架反潜直升机,携带了反潜鱼雷。

    军情局确实没有搞错,巴士海峡里面埋伏着日本潜艇。

    只是,那艘潜艇在哪?

    出动反潜直升机的不止是“岳阳”号,还有前方的574舰“三亚”号,两艘护卫舰出动了2架Z-20H。

    执行反潜任务的也不止是护卫舰,还有海面下的3艘“长江”级潜艇。

    月初,在完成极限性能测试之后,3艘“长江”级就编入了南海舰队。

    南海舰队提前数日出港,就是为了跟这三艘攻击核潜艇进行联合训练,让潜艇指挥官掌握协同作战的战术。

    只不过,出于安全考虑,邓友诚一直没有给3艘“长江”级安排作战任务。

    不是邓友诚不相信兰国栋等3位艇长,而是3艘“长江”级才服役,准确说是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