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分卷阅读360

分卷阅读360(第1/3页)

目录 加书签
    情况下被击落,还损失了1架执行战场监视任务的RQ-4K大型无人机与3架在平壤附近徘徊的RF-16C侦察机。损失确实很惨重,不过大部分是服役30年,甚至是35年以上的老旧战斗机,即便是较新的F-50A,也是由高级教练机发展来的轻型攻击机,本身价值并不大。最有价值的其实是那架从美国进口的RQ-4K“高丽鹰”大型无人机,不止是因为采购价格高达数亿美元,还因为总共只有3架。哪怕在战争时期,也不是有需要就能买1架回来补上损失。

    遭受损失的不止是韩国军队。

    同样是在战后,才确认在这一轮突击当中,有2架美国空军的AC-130J“幽灵骑士”炮艇机在平壤附近被击落。

    当时,这2架AC-130J应韩军要求在前线为装甲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虽然美国当局已经宣布出兵参战,但是还没有正式出兵,白宫与五角大楼也没下发作战命令,所以2架AC-130J使用韩军的呼叫代号,而且韩军各级指挥单位也将其当成是韩国空军的作战飞机。

    此外,AC-130J的RCS特征与C-130相差不大,主要在低空飞行,所以发射导弹的战斗机将其当成运输机,而且AC-130J在被导弹击中后就从雷达上消失了,战斗机飞行员没办法确认战果。

    正是如此,在战后获得了韩国空军的战报之后,才确定那是2架美国空军的炮艇机。

    不过,这只是开始。

    发起首轮突击的12架J-20D并没有撤离,而是担负起了扫荡战场的任务,继续追杀那些没被击落的漏网之鱼。

    与此同时,由同彦龙与闫升鹏分别率领的两个编队杀入战场。

    他们的任务并不是去对付平壤附近的敌机,哪怕还有不少敌机在那边活动,可是已经没有多少价值了。说得难听点,就算同彦龙与闫升鹏赶了过去,也未必追得上那些转向逃跑的敌机。

    他们的任务是去截杀在三八线附近活动的支援飞机。

    因为担心遭到偷袭,尤其是韩国空军缺少能够与J-20D抗衡的制空战斗机,还缺少有效的反隐身探测手段,所以在韩军装甲部队向北突击,杀到平壤郊外的时候,韩国空军的支援机群却留在三八线附近,并没有北上。此举的最大好处,也就是能够借助部署在首尔附近的远程防空系统。

    从部署看,韩军显然觉得能够靠“爱国者”PAC3系统补盲,从而及时发现从北面飞来的隐身战斗机。

    要说的话,这个想法没有错。

    “爱国者”PAC3是战术反导拦截系统,其配备的AN/MPQ-53、G波段有源相控阵雷达对弹头之类的小型目标有很强的探测与跟踪能力,同样适合用来探测隐身战斗机,而且效果很不错。按美军做的测试,AN/MPQ-53对高空的F-22A的探测距离超过200千米,能够提供大约10分钟的预警时间。

    放在10多年之前,这个性能已经非常出色了。

    关键就是,在2020年之前,即便是KJ-2000这类搭载AESA雷达的大型预警机,对隐身战斗机的探测距离,也就只有100多千米,根本达不到200千米,能够提供的预警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分钟。更何况,当时的空空导弹,就算最先进的AIM-120C8,对预警机这类大型飞机的射程也就100千米左右。至少在理论的层面上,大型预警机能在遭到攻击之前发现迫近的隐身战斗机。

    可问题是,时代变了!

    PL-15C在理论上的最大射程达到了250千米,对付大型目标的有效射程至少都能达到200千米。这就意味着,J-20D能在被E-737发现之前把PL-15C发射出去,甚至能够在被发现之前击落预警机。

    面对远程空空导弹,由“爱国者”PAC3提供的防空预警根本就没有价值。

    这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韩国空军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没有吸取东海冲突的教训。要知道,在东海冲突当中,中国空军已经证明,面对隐身战斗机带来的穿透式制空战术,建立在传统体系之上,以预警机为核心的指挥体系已经落后于时代,完全没办法应付新的作战方式,必然会遭到淘汰。

    其实,在东海冲突之前,美国空军已经有了这样的认识。

    在F-22A正式服役之后,美国空军就在对抗演习中发现,像E-3与E-2这种起到战场结点作用的大型支援平台,在隐身战斗机面前的生存能力几乎为零。关键是,预警机等支援平台本身就是对手的重点打击目标。在只有美国空军拥有隐身战斗机的时代,这个问题算不上严重,毕竟当时的美国空军能够吊打全球。等到对手有了隐身战斗机,特别是达到理想状态的J-20G问世之后,美国空军就不得不考虑来自隐身战斗机的威胁了。事实上,这也是美国空军一直使用E-3,最多也就是花点小钱进行升级改进,始终没舍得花钱研制新式预警机的主要原因。

    说得难听一点,未来战场上没有预警机的位置,为什么还要研制新式预警机呢?

    正是如此,美军才以“分布式杀伤”的名义发起了军事改革。

    说是“杀伤”其实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