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花绕凌风台 > 第四百八十八章:动乱

第四百八十八章:动乱(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瀚海国的颜王还表示,为了匡扶正义,维护天下和平,他愿意派兵助泷日国退敌,加入泷日国与云隐寒月的战争,并派出了十万大军,亲自领兵朝着雁回峰进发。

    这便是彻底宣布要与泷日国结盟了。

    本来此前云隐和瀚海就已经撕破脸皮,这几年更是发生了多次冲突和战争,瀚海国一直屯兵于云隐国边城幽云城外,发动了数次猛攻都被打退,而镇守边关的,正是这云隐国的风音将军。

    最激烈的一战,瀚海国的颜王亲自领兵出征,集结了十万大军,誓要攻破幽云城,奇怪的是,在交战的前夕,颜王却像疯了一般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要生擒风音。

    风音率领着幽云城的守将与他交战了三天三夜,最后一天,在所有人都以为幽云城守不住的时候,她独自立于城楼上,誓与幽云共存亡,以一枪破了天光,驱散了天上的乌云,倚天而立,光耀古今。

    据说那一枪石破天惊,有万夫莫敌之勇,震慑了瀚海国的颜王,也震慑了瀚海国的万千将士,瀚海国的颜王坐在战车上,远远望着那立于城墙上的身影,发出了一声感慨:“光艳似云开,惊鸿照影来,一枪倚天寒。”

    之后,他便莫名其妙的下令退兵,然后很久都没有再进犯过云隐国的边疆。

    自此,风音一战成名,边关上的人都称她为惊鸿将军,她的枪也被称为惊鸿一枪。

    世人都以为那一战是瀚海国的颜王为她的气势所摄,自知再打下去也无法攻克云隐国,即便打赢了,对于他也是得不偿失,为免两败俱伤,他才在权衡之下选择退兵。

    可现在看来,他在这个时候选择插入了三国之间的争斗,并要求云隐国交出风音,或许是他在那个时候就认出了这风音便是假冒璟枫公主嫁给他的那个人,他对这个假公主,也并非毫无一点感情。

    此前,人们还不明白他为何在攻城的前一夜会突然发疯,现在看来,他只疯那么一次便已经算是情绪很稳定了,杀父之仇,夺妻之恨,更恐怖的是,这个妻子还转头便领着千军万马与他厮杀,这种事情,换作任何一个男人,恐怕都会和云隐国不死不休吧。

    再然后,便又有一个消息传了出来,原来这风音并非只是慕家流落在外的二小姐,她其实还有一个身份,那便是江湖上恶名昭著的女魔头,号称夜衣笛手的音魄。

    这下,整个江湖也动荡了,夜衣笛手在江湖上出现的次数并不多,但干下的却件件都是惊天动地的事,最出名的一件,大概就是她以一曲魔音血洗了整个归云山庄,此人行事乖张,独来独往,靠着手中一把笛便可以控制世间万事万物,在江湖上是人人头痛的妖女,得罪了不少人,也结下了不少仇。

    后来她突然没了踪迹,想找她报仇的人也不知该去哪里找她,大家纷纷猜测,大约是她仇敌太多,早就被哪个不知名的大侠给除了,没想到,她竟然归顺了云隐国,更没想到的是,她竟然从来没有在战场上展示过她真正的实力,仅靠着一杆枪,居然也能杀出属于她的威名来。

    能将这样的人收入麾下,这惜王确实是知人善用,很有眼力。

    大家在纷纷表示惊讶的同时,也纷纷表示出了对颜王的同情,遇上这样一个妖女,他还好好的活着,真是不幸中的万幸。

    在这些消息传出来后,云隐国那边不动如山,自古成王败寇,虽然大家都在说惜王有手段,褒贬不一,可这有什么,阴谋也好,阳谋也罢,是非成败自有后世来评说。

    云隐上下非但没觉得有什么影响,反而都很自豪,这跟当着他们的面夸他们陛下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有什么区别。

    用一个女子便能耍得瀚海国团团转,试问,还有几人能做得到。

    萧惜惟也泰然处之,把泷日国当初是怎么残害无启族的,又是怎么坑骗唐家帮他对付无启族事后又灭了人家满门的事情重提了一遍,顺便提醒了一下海颜之,莫要忘了他的外公史显究竟是怎么死的。

    至于他们萧家的家事,那关外人什么事呢?

    可寒月国那边却不一样了,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整个寒月国就乱成了一锅粥。

    月弄寒御驾亲征,太上王被他送到了一处极为隐秘的地方静养,寒月政事暂由秦相代为处理,朝堂上天天都在吵,跟菜市场一样,往往吵着吵着便能打起来。

    朝中大臣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先前本就不赞同月弄寒坐上这个王位,但为局势所迫不得不对他俯首称臣的老臣子,他们站了出来,义愤填膺地罗列出了月弄寒的数条罪状,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表示,他们忠于的是月氏江山,奉的君主也必须是月氏的正统血脉,月弄寒为外族血脉,德不配位,是一个卑鄙的外来偷窃者,寒月国的未来断不能交在这样的人手中,他们要匡扶月室王朝,拨乱反正,另立七王子月斯寒为新的寒月王。

    另一派则表示,王位乃是能者居之,岂可单纯以血脉而论,若是月氏的血脉只剩下一个傻子,那么他们也必须要去拥护一个傻子吗?

    况且月弄寒在位后,励精图治,虚心纳谏,寒月国在他的统治下比以往繁荣昌盛了不止数倍,这样的君主,才是百姓心目中的好君主。

    甚至有一部分人开始引经据典,远古时期有禅让的说法,天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