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快穿之系统带我暴富了 > 第三十一章:文翁治湔,润泽天府27

第三十一章:文翁治湔,润泽天府27(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

    文党想办官学,可是横亘在前的困难实在太多。

    银钱是一个,更多的是人才。哪怕从蒙学开始,在芙蓉郡这地方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先生。

    但是,困难再多,也无法阻止文党坚定的信心。湔江治水,是他入芙蓉郡之后做的第一桩大事,两年下来看上去成果还是不错的。

    可是,百姓愚昧是一大隐患。一旦繁县现在提拔起来的小吏逐渐膨胀,或者是渎职懒政,所有的一切成果怕都维持不了多久。

    所以,这官学他是办定了!而且除了芙蓉城内,最为关键的便是繁县,准确来说就是如今的湔江流域。

    人才不够,那就培养人才!银钱不凑手,文夫人将她的嫁妆银子拿出了一千两,文党开始在芙蓉郡广纳贤才。

    这个“贤才”,并不是治理政务的小吏,而是擅于教书育人的先生。也不需要太高深的知识,能够帮孩童启蒙为最佳。

    且不一定教授《春秋》等深奥的典籍,最好能够系统地因材施教。

    万事开头难,这句话在文党面前并不是拦路虎。只要是做了决定,他就会全力以赴,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赶一只羊是赶,赶一群羊也是赶。

    文党的两个儿子都是启蒙的年纪,文党的父亲早就为孙子请好了先生,此次也是随文党一起来芙蓉郡任上。

    文党要了妻子的嫁妆银钱,连儿子的启蒙老师也一并借了,打算在芙蓉郡先办起一座官学。

    先生有了,接下来就是学生。就是冲着文府私塾先生这个名头,芙蓉郡也多得是人想把孩子给送进来。

    但文党想要的学生可不是这些家里能请得起先生的孩童们。这第一批学生,他需要的是以后能够挑起整个芙蓉郡官学、或者是能够派遣到芙蓉郡各县、各乡去的能吏。

    人才,还是太少了啊!文党和属官们商量了几日后。派出了数队人马,让这些人沿着芙蓉郡几条路线一路寻访。

    一是寻访愿意来官学教学的能人志士,二是寻访机灵巧变、博闻强记的青年和少年。

    湔江流域流经三县,文党派出了身边最得力的文大和文二。这两人,也是最先办完了事回芙蓉城的。

    和他们一起回来的除了四十多个神情局促的青少年,还有仙居乡的黄旭,以及龙门乡百余位山民代表。

    这其中,最显眼的莫过于带队的黄旭,以及他身后铁塔似的黑岩。

    黄旭如今是龙门乡三老之一,专司钱粮。他是文党收了银钱之后卖出去的第一个小吏,因为有严令悬在头顶,加上小伙子也的确心知书达理。

    在任上虽然偶尔有些小问题,但总的来说干得还不错。所以文党离开繁县的时候正式给了他一份盖上了郡守府官印的任命文书,让他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官”,每三年考核评优的话能够升迁的那种。

    这个世界并没有科举,为官都是举荐。因为没有官学,几乎所有的官职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

    黄旭能有这份任命书,已经实现了黄富贵所想的改换门庭。别说黄富贵父子欣喜若狂,就是黄家满门,那都是与有荣焉,在新落成的湔江堰上足足摆了七天七夜的流水席。

    这一次,文大本来是让黄旭在湔江流域挑选有天赋的青少年,将这些青少年送到芙蓉郡的官学里。

    按理说黄旭挑好了人直接交给繁县县令,或是文大两兄弟带回来即可。

    可是黄旭专门去龙门乡转了一圈,在原本的几个部落里扒拉了几圈,还真是被他找到了好几个有天赋的山民家小孩。

    这些孩子下山后学习比较先进的耕种、畜牧技艺,因为他们超乎寻常人的记忆里和理解能力,短短时间里就比一些大人还要厉害,甚至有两个还让教导他们的师傅都捉襟见肘。

    黄旭大为惊喜。当然是立刻将这几个孩子集中起来,准备送往芙蓉郡。

    奈何山民们经历了之前假黑巫和任老爷勾结贩卖山民的惨痛经历,对于黄旭这一波操作又惧又怕,当时就把黄旭给围了起来。

    要不是知道黄旭是山民大恩人文郡守亲自封的官儿,兴许当时就被山民们给一人一口唾沫淹死作罢。

    饶是如此,等文大闻讯赶来又是做保证、又是指天指地发誓,山民们这才半信半疑散了开去。

    但这散去可不是就此作罢,而是聚集起来一通商量。到最后,居然是派出了黑岩为首的一百名部落勇士护送孩子们去芙蓉郡。

    当然,此去也不仅仅是护送孩子们。还因为山民们以前就听修河道的堰兵说过外面的事,很想出去见识一二顺便淘换一些县城都没有的好东西。

    最最最重要的是!如果文大和黄旭说的都是真的,那他们必须去给文党磕几个头。

    念书啊!山上待了好几辈的泥腿子竟然可以念书识字,那是不是以后算账就不用手和脚一起上,想要记录点什么事情不用绳子绕来绕去了?

    总之,这绝对是天大的好事,只有比天神还要厉害的文郡守才能做出来的好事。

    黑岩的小儿子黑光作为入选的六个孩童之一,黑岩表示他不但要去给文党磕头,还要给文党送上他们部落最崇高的敬意:一块用尖利的凿子凿了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