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快穿之系统带我暴富了 > 第五十九章:种田养包子12抵达京城

第五十九章:种田养包子12抵达京城(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

    楼船终于收起了栈板,准备出发进京。

    这时候,江晚才知道这艘华丽奢侈的楼船是官船,且只有三品及以上的大员和勋贵才能乘坐。

    宁家,算是本朝以武立功的新贵人家。老太君和夫君相识于微末,帮助当今圣上建立本朝,四个儿子各有建树,如今在兵部的在兵部,驻守边关的在边关。

    之前宁家女眷一直在边关宁家生活,去年宁老太爷由于年纪的关系,终于从边关被征召回朝,赐封国公。

    除此之外,皇帝还替他最爱的九皇子向国公府孙辈唯一的女孩宁宁求亲。

    其实这时候已经说不清楚皇帝是真的对宁家荣宠不衰,还是已经对宁家起了忌惮之心。

    宁国公都已经说了这宁家唯一的孙女患有心疾不适合嫁入皇家,皇帝却是固执地认为宁国公是在推诿,还意味深长地表示宁家小姐命中注定是皇家妇,可别出什么意外。

    没办法,宁家女眷们只能收拾箱笼,一路进京。奈何宁宁的心疾是真的,本来就一直在深闺静养,听到这消息后受了点刺激,一下就犯了病。

    可皇命难违,就算是死,那也等到了京城让御医确定了病情再死。

    不能因为宁宁一个人害了宁家,文神医师徒是从宁宁小时候就帮她调理身体,便收拾了东西和他们一起启程。

    奈何宁宁的身体状况的确堪忧,即便是这一路再怎么精心看护,病情也是一日重于一日。

    若是没有横空来一个江晚,宁宁怕是已经死在了这小县城的码头边了。

    可是现在!

    宁宁靠坐在四层甲板一个软榻上,咬着笔头冥思苦想,丫鬟在旁边提醒了她几次不能费神,也丝毫不能打乱她算数独的步调。

    虽说看起来还是稍显瘦弱苍白,终归不像前两日那般气若游丝了。

    她旁边,被江晚虐了好些天的杨松终于找到了一丝优越感,要是有尾巴的话怕是能翘到天上去。

    今天风和日丽,本来是江晚带着几个孩子在甲板上玩耍,顺带检查昨天给杨松布置的数独习题。

    没想到正遇上老太君和宁宁在文神医师徒俩的陪同下出来透气。

    杨松手里的题便被老太君几人给看了去,宁宁久在病榻,一时被吸引了心神。老太君也娇惯她,便让人搬了桌椅、软榻等放在了甲板,倒像是一个小型茶会。

    老太君没有带媳妇们,宁期也被他娘困在舱房教训,倒是难得清净。

    “江娘子为何要将老身给你们母子几个准备的衣物全都退还?”老太君让人给江晚准备了好些华贵的衣裳,但这几日从未见江晚和孩子们穿在身上,故而有此一问。

    “多谢老太君好意。我们母子几个只是托老太君慈悲,允许我们乘船前往京城,不敢受此恩惠。”江晚不想让孩子们从贫寒一日暴富,不想让她们的心境就此变化。

    “唉!没想到这小小村落居然有你这般通透之人。终有一日,那杨家儿郎悔之晚矣。”老太君饮着文神医调配的养生茶,再一次问江晚:“江娘子真的不愿随我进国公府?”

    “不愿。”江晚并不认为国公府就是好去处。一来身份限制,去了也不自在;二来“盛极必衰”的道理也不知哪一天就在国公府应验了,她不敢赌。

    “唉!也罢。明日下船之后,老身便让人送江娘子母子几个去白鹤山吧。”老太君劝了多日,已是知道江晚是个外柔内刚的性子。

    估计若不是杨逸这次做得太过,隐忍多年的她不可能做得这般决绝。

    如果江晚知道老太君心里的想法,多半会笑一句“想多了”。她倒是想傍上富贵人家,从此吃穿不愁。奈何任务不允许啊!这次的任务是养育子女成材,而不是她自己发大财。

    从江晚上船,楼船已经在江面上行驶了六日。亏得每日楼船都会靠岸休息和补给,这才没让船上的人憋出什么病症来。

    而自从宁宁的心疾在喝了那一管蓝色液体痊愈后,江晚娘几个的待遇在船上又上升了几分,就连傲娇的宁期都在文旭的陪伴下前来真挚地表达了歉意。

    江晚当初的诉求很简单。一是带娘几个前往京城,二是在杨逸抵达京城后帮她和离。

    老太君当时不曾料到一管液体就能真的药到病除,等宁宁痊愈后才知道那有一管液体有多珍贵。

    还好老太君为人世故,当即便又从当地延请了数位医者上船,或是发脾气把人赶走,或是干脆把人留在了船上。

    之后几日也是这样,除了当日在舱房中的几人,没有人知道医治宁宁的不过就是那一点都药物而已。

    就连宁家的几个媳妇,也只以为江晚那药物只是暂时缓解了宁宁的症状,真正起作用的依然是文神医的针灸之术。

    这事情,在老太君的运作之下,把真相深深地埋了起来。

    表面上,江晚得到的只是跟着宁家楼船进京的机会,以及日后一个和离的靠山。

    实际上,江晚手中还有京郊白鹤书院所在的白鹤山下一个拥有二十亩地的小庄子的房契、地契、下人契,另外一千两的银票也被她密密实实藏在了身上。

    楼船到了离京上百里的县城,这儿来来往往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