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神祇起源 > 第五章 经络感应

第五章 经络感应(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黄帝内经陆青书是知道的,上古时期秦汉一族还叫做炎黄子孙,其中的黄便是指的黄帝,存在于三皇五帝时期,按照现在观念的划分,妥妥的神话时代人物。

    黄帝内经,据传就是黄帝和手下大臣岐伯以问答的方式编著的,本质上原属于一本医书,讲的是阴阳调和,顺时养生的道理和法门,但同时它也是最早论述经脉和穴道的古籍,而这正是陆青书现在所需。

    陆青书并不清楚总共数十卷的黄帝内经究竟哪一部分是讲经络的,所以只能一字不漏地从头看起,直到后半夜读到卷十五第五十七篇时猛然振奋,一段深奥而晦涩的字迹映入眼帘。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各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

    以陆青书的古文造诣,是能看懂这两句话的,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看向后面的注释。

    黄帝问:络脉显露在外面,五色各不相同,有青、黄、赤、白、黑的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回答说:经脉的颜色经常不变,而络脉则没有常色,常随四时之气变而变。

    紧接着第二段……

    “帝曰:经之常色何如?

    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

    黄帝问:经脉的常色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这些都是与其所属经脉的常色相应的。

    看到这里,陆青书渐渐陷入沉思,虽然只是短短的两段话,但包含的信息以及隐藏的奥秘却极深。

    按照他的理解,这几句话证明经脉不但存在,而且贯通五脏六腑,每一条经脉都有各自的颜色,有不同的属性和偏向,各司其职,维持五脏六腑的精气运转。

    当然,这里的色不一定是指真实的颜色,而是代指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先天属性,因为即便到现在,也有着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的说法,这五行的颜色又与赤、白、青、黄、黑一一对应,很难说全都是巧合。

    “由此可见,经络与血管不同,血管单一而经络复杂,所以不出意外,经络内修炼出来的力量和血脉之力必定也有不小的区别……”

    陆青书边沉思,边迫不及待地看向后面的内容。

    随后又是一段关于经脉的对答后,就转到了第五十八气穴论篇。

    “黄帝问曰:余闻气穴三百六十五以应一岁,未知其所,愿卒闻之。

    请退出转码页面,下载爱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

    岐伯再拜而起曰:臣请言之,脏俞五十穴,腑俞七十二穴,热俞五十九穴,水俞五十七穴,头上五行,行五,五五二十五穴。中两傍各五,凡十穴。大椎上两傍各一,凡二穴。目瞳子浮白二穴……水俞在诸分,热俞在气穴,寒热俞在两骸厌中二穴。大禁二十五在天府下五寸。凡三百六十五穴,针之所由行也……”

    这一篇气穴论远比经络论长,可见穴道是经络的精髓所在。

    陆青书全神贯注,暂且抛开与医术养生有关的内容,他最感兴趣的是关于那段关于周身三百六十五个大穴具体位置的论述。

    这些自然也全都有注释,陆青书按着注释在自己身上一一对应地寻找相应的穴位,让他苦恼的是即便注释也说得很笼统,他即便点出了穴位,也不敢确定就是对的。

    而且有的地方就是他也看不大懂,实在无法在身体上找出对应的位置。

    不过他上一世一生蹉跎,早就炼成了堪比金石的意志,这些许困难根本触动不了他的心神,因此丝毫不为所动,继续不厌其烦地寻找尝试。

    人常说只有百折不挠,方能百炼呈臻,在陆青书这里,只要能打破修行樊笼,别说百折,就是千折,万折,他都甘之如饴。

    陆青书沉寂其中无法自拔,进入浑然忘我的状态,根本不知道也不在乎外界正发生什么。

    站在他身后的白衣女子美眸之中却渐渐露出惊疑之色,因为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那本黄帝内经上的光芒收敛,变得朴实无华,但却转而散发出一种无声无息的波动。

    这波动无形,无相,像是某种看不见的光,又像是某种正在扩散的磁场,神秘难言。

    最重要的是,随着这波动在陆青书身上扫过,周围空气中的灵气便自发地涌入他体内。

    苏婉仪依然带着面纱,看不清容貌,但那双明眸中的喜色,已经像火山一样喷涌出来,眼前发生的这一幕对任何一个正常人来说,都只是五六岁开始在感应期修炼时很平常的事,但对于她的少主而言,却已经等待了足足六年!

    所谓感应期,按照修神界的正统说法,是以自身精神意念感应虚空中无处不在的灵气,然后通过特殊的方式将之引入体内,并与血液融合,从而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