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贵嫁:继妃今日又在求和离 > 第四十八章 晒妆

第四十八章 晒妆(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新笔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见到姜长宁,把事情一说,姜长宁就笑了,“这事九成九是宋宜柔做的。”

    “姑娘怎么会觉得是她?”苗氏问道。

    “她想嫁给晋王,曾有人不过是提到晋王,就被她抓得满脸伤。”姜长宁笑道。

    苗氏和罗氏不敢置信的张大了嘴,苗氏吃惊的,说话都结巴了,“可她已被指给宁夏王了呀。”

    “无耻啰,吃着碗里的,惦记锅里的,一女想许两家人,吃东家宿西家,不要脸。”罗氏鄙夷地道。

    “若这事查实,劳烦两位嫂嫂转告两位兄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就好。”姜长宁将茶杯放在几上,“我要她自食恶果。”

    她从来都不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嘴的人,她不喜欢以德报怨,她喜欢礼尚往来。

    姜长宁想了想,又嘱咐了句,“若事不可为,就先记着,别让两位兄长冒险。”

    苗氏和罗氏回去,把姜长宁的意思,告诉了周家兄弟。

    周守信笑赞道:“姑娘行事利落爽快,对付这种阴毒之人就该如此。”

    十月初一,周诚信夫妻陪着两位尊贵的客人来了姜宅。

    “郡公、大长公主,这就淳安县主。”周诚信为双方做介绍,“县主,这位是新建郡公,这位是嘉善大长公主。”

    姜长宁虽有点懵,不明白这两位为何过来?但不妨碍她行礼:“见过郡公,见过大长公主。”

    嘉善大长公主是孝宗帝的嫡长女,光宗的姐姐,当今的姑母,身份尊贵。

    嫁到郡公府,夫妻和睦,生育了四子三女,如今是四世同堂。

    “好孩子,不必这么多礼。”嘉善大长公主慈爱地笑着,将姜长宁拉到身边坐下。

    姜长宁看着奶兄奶嫂,期待两人赶紧为她解惑。

    不用周氏夫妻多言,嘉善大长公主夸了她几句后,就开门见山,“淳安啊,我做你的全福太太可好啊?”

    姜长宁惊愕地看着她,“大长公主,您要做我的全福太太?”

    “可以吗?”嘉善大长公主笑问道。

    可不可以?

    简直是太可以了!

    姜长宁感激地笑,“多谢大长公主。”

    “你要谢的人不是我。”嘉善大长公主轻轻拍了拍她的手,“好了,人见过了,事情也说了,等初五的晚上,我再过来。”

    说着,嘉善大长公主就要和新建郡公一起离开。

    姜长宁和周氏夫妻一起,送走了两位尊贵的客人。

    回到厅里,苗氏说道:“姑娘出阁那天,我们没法过来了,在这里就先恭喜姑娘了。”

    周家人在守孝,不能来观礼。

    “等你们除了服,我再请哥哥嫂嫂吃饭。”姜长宁笑道。

    “好。”周诚信笑应了。

    送走周氏夫妻,姜长宁慢慢的走回内院。

    能请得动新建郡公和嘉善大长公主的人,不会是周氏夫妻。

    只能是她要嫁的那个男人,晋王赫连煜。

    在世人眼中,她既便被封为了县主,仍是个孤女,配不上位高权重的晋王。

    他为她请了身份如此尊贵的全福太太,抬高她的身份,说起来,是件好事。

    晋王可以不这么做,但他做了。

    不管晋王这么做的理由是什么,她是得利者,等嫁过去,再跟他道谢吧。

    姜长宁走进了暖阁,拂翠笑道:“姑娘,烟松墨磨出来的墨汁好浓稠。”

    姜长宁走到书案前,去看砚台里的墨汁,“是挺不错的,适合写簪花小楷。”

    说着,姜长宁取了一枝毛笔,沾了墨汁,拿过宣纸,却不知要写什么字。

    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

    姜长宁落笔,写下了:迷惑。

    皇上对晋王十分忌惮,晋王难道会不知道?

    她是太后指给晋王的,晋王会真心对她好?

    姜长宁轻笑一声,在纸上又下两字:演戏。

    大家都是好演员,演得这一出好戏。

    戏已开幕,她就陪大家把这出戏给演下去。

    迎亲前三天,是晒嫁妆的日子。

    护送嫁妆去王府的晒妆人本该是全福太太,但嘉善大长公主年事已高,便由她的长子媳方氏代替。

    方氏才是真正的六福俱全,公婆、父母皆在世,夫妻恩爱,有子有女,前不久刚添了小孙儿。

    “有劳夏太太了。”姜长宁客气地道谢。

    方氏笑道:“一家人不用客气。”

    言罢,方氏在芳菊的陪同下,拿着册子,带着三百多抬嫁妆,浩浩荡荡的往晋王府去。

    嫁妆第一抬是宫里赏赐下来的赤金嵌宝石如意一对,第二抬是黄玉雕谷穗一对……

    一抬一抬的嫁妆从宅院里抬出来,抬箱子的都是十八九岁的壮小伙。

    围观的路上,议论纷纷。

    “这嫁妆好丰厚!”

    “有多少抬呀?”

    “我数到现在,已经有一百二十九抬,还在抬。”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