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废太子被弹幕剧透后 > 第64章 064

第64章 064(第1/6页)

目录 加书签
    让人将叶和通带下来休息后, 周嘉荣独自在书房里坐了好一会儿。

    今天纪天明带来的这个消息给他的冲击太大,他需要冷静下来好好想想。

    思索良久,他叫来刘青道:“你去通知叶和通明日武亲王上朝的路线,让几个最会说话的灾民去找他, 不要太刻意, 其他的去户部、工部等衙门。”

    刘青皱起了眉头, 不解地说:“殿下这不是把功劳让给武亲王吗?”

    周嘉荣淡淡地说:“只有武亲王才能带他们顺利敲响登闻鼓。不然,三十板子挨下来,别说告御状了,他们能留一条命就不错了。”

    登闻鼓悬于朝堂之外,允许百姓击鼓鸣冤, 直达天听, 给有重大冤情的普通人一个申诉的机会,也就是俗称的告御状。

    不过本朝对敲登闻鼓并不是很支持, 因此设定了严苛的条件。

    想要敲登闻鼓, 告御状,得先挨过三十大板。这打板子里头可是有不少的猫腻,怎么打不痛,怎么打看起来严重却不会伤及筋骨, 怎么打最狠能打死人, 都是有讲究的。

    这些灾民穿得破破烂烂的,若是没人力保,疏通关系, 三十大板很可能要了他们的命。

    命都不在了,又拿什么去告御状?

    刘青恍然大悟:“还是殿下想得周到, 不过殿下带他们去敲鼓即可啊, 何必绕这么大个圈子呢?有您在一旁震慑盯着, 那些人肯定不敢将灾民打死。”

    周嘉荣看了他一眼,讥诮地说:“我带去的人,父皇未必会相信,恐怕还会怀疑是我在从中作梗,故意想害老四呢!等他查证完,得耽误不少时间,我们等得起,江南的灾情等不起。”

    同样的事情,若是看好的武亲王去做,父皇觉得这是武亲王有仁义之心,为民做主有担当,欣慰又高兴,为有这么个儿子自豪。可若是换了他这个被父皇极为警惕的皇子,父皇恐怕又要担心他是想以此收买民心,从中牟利,更甚者怀疑这灾情都是他编造的,就是为了跟哥哥弟弟们一别高下。

    刘青听完这其中的缘由,很是替周嘉荣不平。不过这样的事不是第一次发生了,他忍着满腔的怒火道:“小人知道了,小人这就去。”

    周嘉荣挥手,等他出去后,又悄悄换了身衣服去穆家。

    护国公听说了江南的灾情和他的来意后,神色肃穆地说:“殿下决意去江南了吗?”

    周嘉荣点头:“对,纪天明有一点说得对,我应该做出成绩,否则凭什么让父皇认可我,让朝臣们甘愿站在我这边,让天下的黎民百姓支持我?就凭我姓周吗?那周平正、周洪宇、周瑞安他们一样姓周,凭什么我觉得自己比他们更有资格?”

    以前他天真的以为自己最受宠,在众皇子中出身最高,又有强力的外家保驾护航,比谁都有资格。

    但经历了这么多事,周嘉荣的想法也跟着变了。宠爱不过是镜花水月的东西,虚无又飘渺,无论是他还是大哥、二哥,父皇的宠爱都可能说收回去就收回去。他出身再高也到底不是嫡子,就是嫡子也未必能合父皇的心意,古往今来多少嫡长子被废。

    至于外家,确实是他的助力,但他也不能完全依靠穆家,不然以后恐怕会真如他父皇最担忧的那样,成为穆家的傀儡。人心易变,谁也不能保证现在穆家完全忠于朝廷,以后也一直不会变。

    护国公看着周嘉荣年轻的、充满朝气又坚毅的脸,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殿下能这么想,老臣甚是高兴。不过此去江南赈灾,有一定的危险性,老臣安排几个身手好的侍卫保护殿下吧。”

    周嘉荣摇头拒绝了:“多谢外祖父的好意,不过我身边有刘青他们,还有父皇派来的十个侍卫,出发时父皇定然还会分拨一部分银粮,也会派军队护送,我安全无虞。今日前来,是想请外祖父帮忙,在朝堂上支持我去江南。”

    他担心兴德帝不会放他南下,毕竟这不像当年纪天明的案子,也不归大理寺管。这时候就需要一些比较有分量的大臣帮他说话了。护国公请了病假久不上朝,他不能出面,但他毕竟人脉在这,完全可以暗中找人帮周嘉荣说话。

    护国公听完周嘉荣的来意后,颔首道:“这是自然,你放心吧,此去江南多有不易,殿下还有什么需要老臣做的,但请吩咐。”

    周嘉荣笑着说:“还真有一件,这段时间,我看了一些史书上关于抗洪的记载,此事光有决心不够,还需要懂这个的人,外祖父可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救灾除了赈济灾民,还有一项更重要的事,那便是亡羊补牢,兴修水利,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此外还能尽快恢复生产,补种,增加一部分今年的收成。不然这么多灾民,总不可能一直指望朝廷拨款放粮,想要度过今年的难关,还得靠灾民自救,补种一部分粮食和生长周期很短的蔬菜等,解决灾民的口粮问题。

    护国公觉得周嘉荣此话很有道理,仔细思考了一会儿道:“臣这里倒是有一个人举荐。兴德二年两湖发生过大洪水,当年有一名水部主事好像姓常,表现非常突出,重修圩堤两百多所,回京时两湖百姓万民相送,陛下在朝堂上大力表扬了他一番。按理来说,他后面应该平步青云才对,怎么没听过这个人。”

    当年护国公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