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长生灵棺 > 第33章 洛阳铲的用途

第33章 洛阳铲的用途(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小六子赶忙道:“对了,你们要的那个大设备,不太好弄!”

    老卢一听,忙道:“怎么?这东西还是不允许民用吗?”

    小六子答言:“倒不是说不允许,而是费用太大。你们也不确定下面有没有东西,贸然的上这么个设备,很不划算。再者说了,就算是你们舍得花钱,这么大的一个家伙。在那村子里,还不得轰动喽!到时候四里八乡的,都来瞧热闹,你们还怎么考古?”

    老卢听小六子的话,说的在理。一时间竟没了主意,那老孙也有些颓然。道:“看来咱们这事,还当真不成了!”

    那夏悠倒是听得明白,问道:“你们就只是,想知道墓室的规模吗?”

    老孙挠了挠头,道:“怎么说呢?这个墓,从墓道来看应该是个大墓。按理说,倒是有去发掘的必要。但是,刚才也说了,这个墓邪性!还是提前探查清楚有多大,到时候下去,也放心!”

    夏悠笑道:“你们多年从事考古工作了,怎么?还怕邪性的事不成?”

    老孙道:“按说是不该怕,不过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的,心里没底啊!”

    夏悠道:“你们应该也知道,我是世家。我们祖辈这么多人,就没一个真的见过鬼魅的!可见,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那老孙老卢听了,连连点头。又听夏悠道:“你说探勘墓室规模,这个还用设备,那就显得外行了。按理说,经验丰富的人,通过看地上的泥土草木,就能分辨个八九不离十。要想准确一点,不是还有洛阳铲的嘛!”

    老卢道:“洛阳铲我知道,那不是为了探下面有没有墓的嘛!还能看出规模?”

    夏悠笑道:“你这话说的,可不像个专业考古人员了!洛阳铲原本就是为了,探测地下墓穴规模的。这洛阳铲其实就像是,地质勘探中的探杆。这样横向纵向各打一排,就能推断出地下墓穴的规模。当然了,越是取得点多,也就越精准。但是,那样太麻烦,一般情况下,都是一横一纵也就可以了!”

    这话一说完,老卢跟老孙都大为叹服。忙道:“妹妹!我看要不这样,后天,咱们一块走。你去给我们瞧瞧去吧!”

    夏悠笑道:“这个好说!”

    一时众人散了,宋暖对夏悠,道:“这俩人,看着一点谱都没有。整个就是一外场人,你跟他们一道混,也不嫌跌份!”

    夏悠道:“瞧你这话说的,你不是也不嫌嘛!这东西,跟谁过不去,咱别跟生意过不去不是啊!更何况,这两个人,看起来倒是还算是靠谱。回头咱们给他们,好好的商量商量价格!”

    宋暖笑道:“这么说,你还真的很动心啊!要不回头,你以身相许。那样咱们可什么都省了。。。”宋暖话犹未完,却见夏悠忙忙的上前来打自己,急忙跑开。

    却说,宋璟在沈阳住下。一时没有什么目标,只得小心的查访。这一回,正在翻看母亲的日记。见其上写道:

    6月18日

    我又得了一个女儿,她很可爱。如今觉得,或许,老宋是对的。如果那时放弃了她,那这个美丽的小生命,就无缘这个世界。想想看,这会是多么大的一个损失啊!

    我一遍一遍的,看着这个孩子。怎么也看不够!用那粗俗的说法,这个孩子,是我身上掉下的一块肉!

    可是,我必须离开,去到东北老家。我一刻都不能等,不知道为什么。我自己也觉得自己兴许是疯了。一座古墓,又不会跑掉。可是我总觉得,那九灵墓似乎是个,用核工业废水,冻成的坚冰。

    而如今,这个坚冰似乎也在融化。晚一会去处理,就会有更多的废水,渗入土壤。从此,带来了不得的灾难。

    昨天,老宋跟我商量。给这个孩子,起名叫宋暖。我答应了,也没有办法不答应。老宋不会允许,我抛下刚出生的孩子。独自去寻找那座古墓的。

    但是我意已决,明天我就出发。来不及向老宋作别,也无法向老宋作别。只能,一次又一次的亲吻,我的暖暖,我们的暖暖!

    7月2日

    真的不知道,我得离开给了老宋多大的打击。我留下的信,不知道他看过了没有。暖暖的奶粉,老宋能够按照比例冲好吗?我不知道,也不敢去多想。我担心这样的思念,会把我逼疯。

    一面是那个九灵墓,一面是老宋与孩子。我都不能舍弃的,但我只是觉得,九灵墓似乎很重要。重要到我没办法抗拒,抛家舍业也在所不惜!

    刚刚见到我了母亲,老人家身体很好。见我前来,非常高兴,与我说了很多的话。但当我提起九灵墓的事情,母亲就好像是触电了一般,一下子呆住了。

    半晌才说:“如果你是为了这事来的,那就请你哪来回哪去!”听了这话,我异常的惊讶。从小到大,从没见过母亲这样说话的。

    就在我觉得很是无趣的时候,猛然间,我发现了一个事情。那就是母亲说话,以及整个九灵村的人说话,都不是东北口音的。

    我从小在这里,一直没有注意过这件事。可是,如今一发觉,却觉得很是神奇。难道,他们都是在别处迁来的?可是关外人,多半是山东或是热河的,闯关东移民后裔啊!他们在这里居住已久,自然融合了当地口音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