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南宋:我,岳飞之子!反了! > 第一百七十四章 突然向金国发兵的缘由

第一百七十四章 突然向金国发兵的缘由(第1/4页)

目录 加书签
    上任的十天后,张子颜带领麾下官吏查办了两个案子。

    红河县他亲身经历的案子肯定是要查的。

    按照岳云定的规矩,在他统治六州一府之前的事情一概不管,只查这半年以来各地官吏们不法之事。

    而就这短短半年时间,红河县的知县毛海明被查出贪腐受贿达九千四百多两银子、六百多亩良田、各种珍宝两箱、美丽侍妾两个。

    因此而涉及的冤案、假案、错案多达十四件,涉及到的无辜百姓和有冤屈的百姓多达七十多人,其中有四人被活活冤死。

    按照岳云对律法最新修改规定,毛海明家产被没收、以充国库,而毛海明直接被斩首,并以公文的形式和天下新闻报纸两种方式通告六府一州官吏以及广大百姓。

    而毛海明全家老小也发配到双头岛。

    另外一个案子却是让岳云颇为意外。

    天下新闻报社的主编陈立文收受大名府十二个商家共计七百三十四两银子、三幅名人字画、一件玉器。

    如今,江南快报和天下新闻的报社已经开始盈利,而且盈利不小。

    但这其中卖报纸的盈利只占了三分之一,另外三分之二盈利来自于报纸上的广告费。

    早在报纸和报社开设之初,岳云便已经定下了开设广告模块收广告费等各种运营模式。

    而等读者人数越来越多,报纸销量越来越大之后,报纸上专设的广告位曝光效果便越来越好。

    而想要通过广告位宣传自家生意的商家也就越来越多。

    甚至每一期报纸刊发时,广告位都会被各种酒店、青楼、茶楼、商铺、商行等一众商家争抢,以致于广告费不断提高。

    商人逐利,很多时候为了挣钱会不择手段,有商家便暗中找到负责这广告位排版的主编陈立文,给其送一些好处,轻松拿到广告位的使用权不说,还将价格压了下来。

    而张子颜之所以这么快就查到了这个陈立文身上,是因为李清照接管天下新闻报社之后,很快就发现了这个陈立文不法之事。

    李清照是什么人,那是千古奇女子,在古代那种环境下都敢休两次男人、离两次婚的女人,眼睛里面岂能容下这等事情。

    她第一时间找陈立文谈话,这家伙见李清照是一女子,且还是年过半百的女子,根本没当一回事。

    李清照想着就这么一件事情,去找岳云有些小题大做,而这个时候刚好岳云下旨成立了监察司。

    李清照没有任何犹豫,直接上门找到张子颜,将这件案子移交给了监察司处理。

    张子颜第一时间立案侦查,搜集证据。

    因为这个陈立文是当时于少秋给岳云推荐的,是一位原伪齐之地屈指可数的大儒,在士林文坛中颇有些名望。

    所以,张子颜麾下官员给张子颜进言,等报镇北王批准之后,再进行抓捕执法。

    张子颜根本没有采纳下属们的意见,证据搜集足够之后,直接派人将陈立文捉拿。

    证据确凿,陈立文认罪之后,张子颜按照岳云之前亲自带人结合宋法编写的相关律法规定,直接将陈立文的家产没收,发配双头岛当苦力至死,且终身剥夺一切权力,跟这年头的贱籍有些类似。

    就这两个案子,岳云下旨褒奖了监察司,并且让陆游将此事以通报的形式,发到各府司、州县衙门。

    陈立文是大儒,且在士林中颇有名望这都不假,文采水平也是有的,按照于少秋和岳云掌握的情况来看,也颇有文人气节,伪齐时期曾经多次拒绝了刘豫邀请其当官。

    但显然这年头的文人和文官们习以为常的吃拿卡要的臭毛病……陈立文也是有的。

    于少秋为了陈立文找过张子颜,让其从轻处理,后者没有给于少秋这个镇北王封地“宰相”的丝毫面子。

    于少秋气愤之下,又来找了岳云。

    岳云不等于少秋说话,便说道:“陈立文被发配到双头岛一点都不冤枉。”

    “那更值钱的字画和玉器先不说,光是受贿七百三十四两银子,这已经是寻常百姓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收入,更何况据本王所知,朱松当天下新闻报社社长时,便找他说过,让他收敛一些,而李清照上任之后,又找他谈话,但他根本不当一回事。”M.XζéwéN.℃ōΜ

    “这样的大儒,就算是才能再高,也绝不能再用。”

    “否则能力越强,名望越高的人带来的危害越大。”

    “当然,本王有特赦之权,但前提是有极为特殊的原因,于相公要是能够找到让陈立文可以不死的特殊原因,本王可以下达特赦令。”

    于少秋略一犹豫,轻声道:“王爷因为弑帝之事,天下文人大儒对王爷多有非议,老臣当时向王爷推荐这陈立秋,其实也是想通过此人……此外,天下新闻报社成立之初,陈立文出力颇多……”

    岳云叹息道:“不管他以前做过什么样的贡献,本王都给了他相配的官位、足够的俸禄、足够的地位和尊重,但是当他触犯律法被查处之后,这些功劳便不存在了,我们必须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本王麾下不存在功过相抵的情况。”

    “老臣明白了,是老臣识人不准,荐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