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南宋:我,岳飞之子!反了! >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武帝国

第二百一十八章 大武帝国(第1/3页)

目录 加书签
    大风起兮云飞扬。

    岳云发兵先是攻下金国相州,并且大败金国大军,牢牢控制相州,同一时间又设计杀死王次翁,夺得中原汴京城、洛阳、郑州、陈留等中原腹地,并且灭了朝廷九万大军的消息传开之后,岳云麾下军务府、国务府以及各州县的文武官员、小吏,特别是麾下军队的士气顿时为之大振。

    而且,这不光使得岳云治下已经有了两府(大名府、汴京所在开封府)十州(齐州、德州、相州、兖州、密州、青州、海州、郑州、洛阳、陈留)一百一十二个县之地。

    最主要的是,这两府十州之地连在一起,从防御地势上来说,使得岳云治下与宋国朝廷实控之地的交界之处和北面金国的防御阵线更加圆润牢固,甚至坚若磐石。

    此外,新增相州四千多义军、一万多汉军降兵,以及中原两万多降兵,岳云已经安排将这些人打散、重编、揉沙子、整顿消化之后,再送到教导大队和军校中进行特训之后,便会多出约四万大军。

    而这还不算张宪和牛皋在战后剩下的两万多强军。

    这样一来,再减去这些天几头打仗中岳云一方的战损人马,岳云麾下陆军和水军加起来已经有十五万左右,算是真正的有了立国称底的底气。

    但不管是岳云还是他麾下文武官员,亦或宋国君臣都明白,岳云已经与宋国当权者之间有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甚至死仇。

    在不久的将来,不是宋国朝廷灭了岳云这个逆贼,就是岳云将来带兵南下,灭了宋国,彻底取而代之。

    ………

    ………

    岳云没有回大名府,而是直接去了汴京城,召见中原降军中的营指挥使以上军官,然后又接见了王次翁时期汴京、洛阳、郑州、陈留等地的一些文官小吏,以他的身份给了这些人一些承诺,顺便当着这些人的面下令将一些王次翁的死党全部斩首。

    恩威并施、威逼利诱之下,算是初步让这些人安下心思,开始在他麾下效命做事。

    然后,岳云下令,组建踏白军团和游奕军团。

    其中,踏白军团编制两万人,一万骑兵、一万步兵,军团长为张宪,原张宪麾下人马不够满编,从中原降兵中挑选人手补满。

    游奕军团的军团长为牛皋,同样编制两万人,一万骑兵、一万步兵,原牛皋麾下人马不够满编,从相州一战中投效的义军和俘虏的汉军中挑选补满。

    这两个军团军制按照岳云麾下新式军制,且两个军团的将官和士兵将在一年内,逐批次送到教导大队和军校中进行特训,确保每名将士都要经历一次职业士兵或者职业军官的特训。

    此外,对部分军团的驻防之地也进行了调整。

    张子钊带领背嵬军团两万人从大名府移防到汴京,主要负责汴京中枢的防卫任务。

    李丰带领的镇西军团两万人从兖州、青州移防至陈留,对战方向主要是中原南边宋国朝廷控制的昌颖府和应天府。

    张宪的踏白军团驻守西京洛阳和郑州,主要对战方向是金国的河东方向。

    牛皋的游奕军团驻守相州,杨再兴的镇北军团除了驻守德州、齐州之外,还将大名府也覆盖其中,两个军团的对战方向主要是金国河北方向。

    朱仲庆带领的镇南军团两万人除了继续驻守海州之外,将青州、兖州也纳入范围,主要作战方向是宋国朝廷淮南方向。

    苏飞鱼带领的镇河军团水师一万人马防线从黄河下游,增加到中下游,将中原一带黄河防线任务也囊括其中。

    此外,岳云下令镇海水师增加编制为四万人,新增加的兵源除了这段时间镇海水师灭了一些大小海盗收编的人手之外,主要是相州一战投降的部分汉军和中原一战中投降的部分军队。

    各个军团驻防任务这般调整之后,岳云直接下令将国务府和军务府、暗目司、监察司四套官吏以及格物研究院的人马直接搬迁到了汴京城。

    与此同时,岳云治下各地与汴京之间军书公函也是往来不绝。

    每天都有很多红旗信差穿梭不停。

    而且,天下新闻的报纸也开始频繁宣扬岳云在治国理政、农业、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的一些政策。

    如此密集的传报、如此频繁的消息,明眼人和消息灵通的人都知道————镇北王岳云在以兵变武力封王之后,不到一年时间,便又一次依靠武力大胜之势,要真正的建国称帝了。

    岳云麾下重要人物这些日子十分繁忙,初具规模的统治机构已经开足了马力,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宣传等各个方面紧锣密鼓地开始运作,为岳云建国称帝和治下两府十州安然度过秋冬两季的天敌和敌人做起了种种战略准备。

    岳云也忙得昏天黑地,事实上自从成为镇北王之后,他就像上了发条似的,不是批阅公文,就是处理各种大事,根本没有任何休闲时间。

    ………

    ………

    汴京城的皇宫和各种官衙都是现成的,在被岳云命名为国务殿(原武德殿)的大殿之中,于少秋认真说道:“王爷,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是确立国号。”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章明德,华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