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踹了老爹后,我亲自一统大宋 > 第两百八十六章 西夏军事行动的最高机密

第两百八十六章 西夏军事行动的最高机密(第1/6页)

目录 加书签
    有十几根弩枪角度高了一些,从推盾车的步兵头射了过去,重重地射在了后面并排十几匹西夏骑兵战马的脖子上,不费吹灰之力的就把十几匹马的脖子生生刺穿,跟着又各自刺在后方的一个骑兵的身上。

    强大冲击之力在这名骑兵感到疼痛前就把大腿从他的躯干上拉扯了下来。

    然后这十几根驽枪又刺在了后面十几匹战马的成头上,白花花的脑浆四散溅射出来的时候,十几支弩枪上的力道也终于耗尽。

    每根弩枪射死了两匹马和一名骑兵,又摔伤了一名骑兵。看起来杀伤效果一般,那是因为射的是最后面的骑兵,这已经是最远的有效杀伤距离。

    再看看其它八十几支弩枪全步射入了前面推盾车的西夏步兵群中。

    首个被刺入的八十几个西夏士兵连哼都来不及哼一下就直接毙命,有十几支射在了脑袋上,直接将头盔和脑壳都打成了残渣,然后又从后排士兵的胸前射过。

    这八十多个士兵的脊椎瞬间就被冲断,并整齐地向后坐倒。

    这还没完,弩枪又射入后排士兵身上,顿时又是一片噼啪的骨折声,被打折肋骨或是腿骨的伤员,纷纷倒在地上发出一阵阵的惨呼。

    一波弩枪之后,又一声发射口令从镇北堡城头传来,又是一波弩枪射来。

    一根根长达三尺的铁质弩枪在半空中一闪而过,在秋日的照耀下散发出摄人心魄的死亡之光。

    弩枪每一次打入西夏士兵中,都会带来一片血肉横飞,在前进的西夏军队阵列中激起一朵朵灿烂的血花。

    在西夏军队距离防线一百五十步的这段距离,城头的一百具巨型强弩射了五波,每一波弩枪都会让一百多名西夏士兵倒在血泊中。

    这其中每一支弩枪最后一个受刺者,因为力道已失去大半,虽然都被弩枪打中皮肉纷飞,但往往却一时不得死。

    这些人痛苦的在血浆中爬动,发出撕扯心肺的哀号声,摆动着自己支离破碎的肢体,诉说着战争的残酷。

    那些被射烂脑袋、胸口的人虽然死得很痛苦,但这些人往往也不用熬很长时间,而被刺断脊柱或者四肢的伤员则要经过长久的煎熬才能死去。

    先是抛石机,然后又是驽枪,这两个远程攻击武器造成的杀伤终于让不少勇敢的西夏士兵心生恐惧,停下了脚步。

    无论军官怎么喝骂都不能让他们把目光从幸存者身上移开。

    带队的一名西夏将官本已经把马鞭高高的举过了头打算好好教训一下不服从命令的士兵,但就在他把马鞭劈头盖脸地抽下去的同时,一支弩枪射在了他的腰上。

    他的腰椎在那一瞬间就被打成了碎末,同时还划破了他的腹部,肠子和粪便已经在体下流了一地。

    附近的一群士兵看着自己的将官,全都如同石化了一般的站在那里,除了越来越急促的沉重呼吸,他们已经发不出一个字的声音。

    喉结一刻不停地上下急速滚动,耳朵里只能听到心脏跳动的咚咚声,胸腹一阵阵的悸动也变得越来越剧烈。

    这些作战十几年的、见惯沙场厮杀的西夏军队的精锐终于“哇”的一口吐了出来。

    在镇北堡守军抛石机和强弩的精准轰击下,正在进攻的西夏军队的队形已经开始脱节了,后面有越来越多的士兵畏缩不前。

    而队伍最前面侥幸未死的西夏上海滩兵盾车线已经逼近到波浪型的外墙的边缘。

    这些西夏步兵仍然不肯放弃那些盾车。

    自从镇北堡城头发射弩枪后,西夏军队前排推盾车的步兵反而感到面对他们的打击似乎减弱了,再加上他们看不见后方的惨状,所以他们步履轻快的加速前进,很快就和中军拉开了距离。

    因为镇北堡的特殊,且有外墙挡着,西夏人对镇北堡和破北堡的情报有限,对其中的各种设置并不是很清楚,甚至在这些西夏士兵的眼中,他们面对的这种防御体系既没有巍峨的城楼,貌似也更没有太过高大厚实的砖墙。

    这些年来宋国西北有不少看起来坚不可摧的大城挡在面前,还不是一样因为他们的勇猛突击而陷落了么?

    镇北堡外层三道矮墙上分别开了三个缺口。

    每个缺口都是开在两个棱堡中间,中间两个棱堡夹住的那条通道基本垂直于整条中央防线,而两侧的通道和各个防线成四十五度左右的夹角,斜斜指向两翼龙卫军团阵地的后方。

    这三条通道是用来方便龙卫军团骑兵进行机动的。作用类似于城池的大门,假如没有这些通道的话,龙卫军团如果要转入反攻就需要从自己的工事上翻出去。

    按照赵谌带领麾下将官研究制定的城池保卫战的战术教材规定,没有反击手段的防御是脆弱的防御模式,也是不完整的防御。

    更何况,这两个军堡的战略意义是牵制西夏大军,若是没有出城反攻的能力,西夏人完全可以留下一定的军队盯着军堡,大军主力直接过河,杀入金城祸害百姓去了。

    这些通道的存在可以让守军随时发起迅猛的反攻,迫使西夏人不得不重视这个防御核心,并要时刻留下大量军队防范。

    进攻者在这种反攻的威胁面前,既不能随心所欲的在防线前机动,也不能把所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