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三国:光复汉室 > 第6章 收回兵权

第6章 收回兵权(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陛下,如今十常侍刚除,宫中局势尚未稳定,臣担心陛下经验不足,不知如何指挥兵马,这兵马大权还是交由臣来负责为好。”

    袁绍婉言拒绝,不过大家都听出来这只是他的借口罢了。

    “大胆袁绍,陛下乃当今天子,岂容你质疑!”朱儁厉声训斥。

    袁绍眼中闪过一丝不满,他双目直视朱儁,毫不退让。

    大将军府属的人也站到他身后,表明立场,双方的气氛顿时有些剑拔弩张。

    刘辩眼见情况不对,他挥退朱儁,说道:“朱将军莫要多言,朕自有主张。”

    “是,陛下。”朱儁见刘辩发话,他又退了回去,他乃武将出身,性子较直,说话做事没有卢植谨慎沉稳。

    刘辩察觉到袁绍脸现不忿,他自知不能强行收回兵权,否则只会引发双方矛盾。

    毕竟他现在只有天子威名,手上没有多少士兵可用,对袁绍造成不了什么威胁。

    收回西园军之事,只可徐徐图之,万万不可心急。

    刘辩正在焦虑之际,他忽然想起一事,那就是在历史上,曹操曾精准评价袁绍。

    曹操曾说,袁绍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忘命。

    由此可见,袁绍应当是个没有多少胆色,并且贪图小利的人。

    若他许以对方小利,或许袁绍便会退让一步,交还兵权。

    刘辩想到如此,便说道:

    “袁家四世三公,曾为大汉立下无数汗马功劳,朕虽收回西园军的兵权,可这中军校尉仍由你来担任,你手上的一千兵马朕亦分毫不动,不知你意下如何?”

    袁绍听到自己仍能担任中军校尉,自领一千人马,他看出刘辩已经做出让步,若他还是执意拒绝,这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更何况还有卢植与朱儁在此坐镇,他也不能过分放肆。

    袁绍从怀里取出兵符,双手奉上,说道:“臣一切听从陛下吩咐!”

    大将军府的人见到如此,他们都替袁绍感到惋惜,但也不再多说什么。

    刘辩接过兵符,内心激动不已,他事情进展要比他想象中顺利。

    他心想或许是因为自己在法场的表现,故此袁绍才不敢在他面前耍花样。

    “若陛下没有其他吩咐,臣先行告退了。”袁绍自知今日吃亏,他不想再多留半刻。

    刘辩微微点头,让他离去。

    袁绍躬身告退,大将军府的官员也跟着一起离去。

    此时刘辩突然来了一句:“等下,袁绍与其他人可以走,西园八校尉都留下来。”

    西园八校尉闻言,他们都停了下来,有些茫然地看着刘辩。

    其实被刘辩留下来的并非八个人,而是五个人。

    上军校尉赛硕早已被何进杀死,下军校尉鲍鸿因为贪污军饷,被豫州牧黄琬弹劾,最终下狱而死。

    再加上袁绍的离去,现在留在殿内的西园校尉,只有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共计五人。

    刘辩从五名校尉的眼中看到了慌张与不满,他不禁说道:“你们可知朕把你们留下来所为何事?”

    “臣等不知。”

    “何进死后你们都以袁绍为首,朕刚才收回袁绍兵权,你们是否不满?”

    “臣不敢质疑陛下决定。”站在左首位的人突然跪下。

    “你姓甚名谁?”

    “回陛下,臣乃典军校尉曹操,担任议郎一职。”曹操回道。

    刘辩微微一愣,他没想到眼前之人竟然就是大名鼎鼎的曹操。

    受前世影响,刘辩对曹操十分喜欢,如果有机会,他要把对方留在身边,为己所用。

    史学家曾经评价过,曹操乃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

    如果有人能够压制住曹操的野心,那他绝对是个贤臣良将。婷阅小说网

    “难道曹校尉不觉得朕收回兵权之事过分吗?”刘辩故意问道。

    “陛下言重了,这天下是大汉的江山,袁绍的兵权也是陛下给的,陛下收回兵权乃天经地义,何谈过分。”

    曹操的回答可谓滴水不漏,这一看就是懂察言观色之人。

    刘辩微微抬手,让曹操起来,说道:“如今没有外人在,朕想与诸位坦诚相对,大家尽管说出心中所想,即使说错朕也不怪罪你们。”

    曹操五人互相看了一眼,谁都不敢发话,毕竟伴君如伴虎,谁知刘辩所言可真。

    等了良久之后,曹操还是按捺不住,他鼓起勇气,说出真心话。

    “臣刚才确实对陛下颇感不满,但在法场时,陛下亲自监斩十常侍,说明陛下心怀天下,不宠信乱臣贼子,不听信佞臣之言。”

    “臣虽一介武夫,可也知尽忠二字,臣尽忠的并非何进,亦非袁绍,而是当今圣上。”

    “正所谓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陛下乃英明之主,一心光复汉室江山,扬我大汉威名,如此明主,臣只想尽忠效力!”

    曹操这一番肺腑之言,可谓大胆又真诚,在场所有人无不感动。

    刘辩想要的正是如此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