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带英大德 > 第十章 自相残杀

第十章 自相残杀(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第十章自相残杀

    1948年。

    印度末代总督蒙巴顿得知甘地遇刺之后。

    他感到无比震惊。

    当他听见有人声嘶力竭地喊道,是一名穆斯林杀害了圣父甘地。

    蒙巴顿立刻冲到了那人的面前怒吼道。

    “你简直是疯了!你要知道,是一位印度教徒枪杀了甘地!”

    其实蒙巴顿并不知道是谁杀死甘地?

    但必须是印度教徒杀死了甘地。

    也只能是印度教徒。

    否则印度将经历一场迄今为止都尚未经历的大屠杀。

    这就是印度的现状。

    .....

    如果要理解甘地。

    就必须得明白印度,也得明白甘地对印度代表着什么?

    就像薇薇安所说。

    在印度。

    甘地就是圣人。

    既非吹捧也非贬低。

    仅作陈述。

    能得到这样的评价,那就绝非一个简单的非暴力不合作能够说地清楚。

    印度并非是一个真实的国家。

    它准确来说是被大不列颠帝国创造的一个国家。

    印最早被雅利安征服,梵语和种姓制度就是那个时候留下,后来被波斯帝国,马其顿帝国等征服。后来又被阿拉伯帝国,突厥人,阿富汗人,莫卧儿人等伊斯兰文明入侵。

    因为如此复杂的地理和文明原因,导致印度内部拥有两百多个民族,一千多种语言。

    后来又被不列颠强行拼凑出一个印度来。

    如此繁杂的民族,宗教,语言问题。

    这也是为什么不列颠可以轻而易举实行分而治之的原因。

    但长期下来就会出现问题。

    比如国大党在得到权力之后就会想要更多的权力。

    甘地是其中最出色的。

    他明白。

    印度真正的敌人不是不列颠,是印度自己,不列颠只是甘地用来让印度团结,也就是一个共同的敌人。

    反抗是次要。

    统一才是主要。

    如果想要反抗不列颠的统治,那么整个印度团结起来,凭借任何一个部族都是不行的。

    而各个民族,宗教之间的文化差距极大。

    特别是穆斯林和印度教之间。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

    如果将非暴力不合作再简化一下就是。

    爱才是一切的真理。

    不管是穆斯林还是印度教都认可这一观点。

    国大党也需要这个观点来为他们获得权力。

    不列颠也需要甘地来杜绝恶性事件。

    这个时候的甘地。

    还太过年轻。

    还不明白仇恨究竟是多么可怕的事物。

    随着二战结束。

    世界反殖民浪潮汹涌,印度也得到了想要的独立。

    但对于印度的人民苦难才刚刚开始。

    当外界统一的敌人消失后。

    剩下的敌人就是自己了。

    1946年8月16日。

    加尔各答冲突。

    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穆斯林领袖宣布直接行动日,向着国会警告。

    我们不想要战争。如果你想要战争,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接受你的提议。我们要么分裂印度,要么毁灭印度。”

    由穆斯林引起的抗议活动。

    在加尔各答引发了大规模骚乱,最终演变成大屠杀,72小时内加尔各答有4000多人丧生,100000名居民无家可归,就连甘地都没有预料到如此严重的后果。

    这些暴力也在诺阿哈利,比哈尔,联合省,旁遮普,西北边境上演。

    1946年10月。

    诺阿卡利暴动。

    这件事的起因如果追溯到更深层,那就是比起人数更多的印度教徒,穆斯林的教育和经济都更加领先,这让1937年的选举时,孟加拉省权落在了穆斯林手中。

    随着加尔各答的冲突。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矛盾愈演愈烈。

    最终导致大约五千人被杀。

    为了解决这几乎无法消解宗教冲突,甘地在诺阿卡利露营了四个月,前后走访了几十个穆斯林村庄,以一个印度教徒的身份,置身于穆斯林之中。

    1947年4月15日。

    甘地与穆斯林首领真纳发表联合声明,呼吁停止仇杀,可收效甚微。

    1947年8月15日。

    印度独立。

    甘地在加尔各答最混乱的地区,居住在一个穆斯林家里,向印度所有人表示,印度教徒可以和穆斯林友好相处。

    但依旧没有结果。

    1947年9月1日。

    甘地宣布开始无限期绝食,直到印度教和穆斯林领袖向甘地做出停止仇杀的保证。

    1948年1月30日。

    印度教民族主义者纳图拉姆·维纳雅克·戈德斯向着甘地鞠躬行礼。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