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人过五十日过午 > 53、春节

53、春节(第1/3页)

目录 加书签
    俗话说:日子难过年好过,言外之意平时日子长,不好过,而过年呢,就那么一天,熬过去就算过了年了。当然这是说的旧日艰难岁月。如今,正好倒过来了:日子好过年难过。为什么呢?物质生活丰富的当今社会,老百姓天天鱼肉不缺,丰衣足食,天天跟过年似的,可是到了年根呢?人情往来必不可少,采办年货的确是很头疼的事儿——过去买点鱼肉,包个饺子买或做件新衣服就算齐全了几乎,而如今过年吃什么都是很费脑筋的事儿……

    年前的人情往来走马灯似的,忙得我焦头烂额,平时不联系的同学朋友,生意伙伴都动了起来,送点年货如烟酒糖茶过来,也有真不知道买点什么东西的,干脆送张购物卡,你自己看着买吧!中国人又讲究礼尚往来,所以还礼又成了一个麻烦事儿。当然,只收不还的是那些有头有脸的大小人物,多收少还的可能是稍微有点儿觉得不合适抹不开面子的,主动送的是这年被帮助过的,或者辈分小年龄小的。所以就看到马路上停下两辆车,捣鼓年货,楼下小区门口,车水马龙,有时候水泄不通,更为壮观的是购物商城,人山人海,车堵得密不透风。有人总结某些人:谁送的什么东西似乎不记得,但是没来送礼的却记得很清楚。

    自己认识多年的一个小弟,年三十了还没有跟我联系。于是就犯了小心眼:这小子今年我帮他不少忙啊,口口声声说过年的时候好好感谢我的,可是却一直没有电话打来。难道说他从朋友那儿听到了离间我们的闲话?因为我的这个朋友跟这个小弟的交情比我要好要早,也算是我通过朋友继续跟他深交的,而自己的这个朋友却有个毛病:不喜欢我跟他的朋友交朋友,比如他的一个朋友跟我认识后,生孩子,很高兴告诉我,我还说一定去讨杯喜酒庆贺一下的。可是百岁的时候,朋友自己去了,回头跟我解释:之所以没叫我一起去,是为了给我省下至少六百的看喜钱。于是,他的那个朋友也不再跟我联系来往了。

    在工作上,我出于公心,对这个小弟的工作不到位的地方进行过纠正,使得他失去了一次发财机会,可是另外地方我却努力帮他正规操作,稍有暂获,他非常感激。可是,为什么却不跟我联系了呢?而据我所知,他是约过我这个朋友的,并且一起吃的午饭,午饭后朋友问我在哪儿,我说在家。他说:明白了。我估计这个小弟会来看我的。可是,没有,直到我腊月29日回了老家。我不是希望这个小弟给我送些什么礼品,而是觉得失去这么一个憨厚朴实为人真诚的朋友而难过,我甚至觉得如果他带礼品来,我一定还一份差不多的礼物。我还有一个担心是他不会出什么意外了吧?又不好电话问。

    母亲见到自己的大孙子又长高了,非常高兴。拿出一万块钱说是给孙子的,还嘱咐不叫别的姊妹知道。我说,这钱永远是你的,一年400元利息,你需要钱我首先拿出这一万元。如今母亲似乎才明白,几个孩子中,只有我一点儿也不惦记她的钱。可是,父亲走了一年多了,家庭矛盾升级,就是因为父亲一辈子的积蓄没有了踪影,而一直照顾父母的二姐和母亲的口气就是:都吃了喝了。结果没有人相信,毕竟父亲的收入很高,且很节俭。于是,二姐终于成了众矢之的,和兄弟姊妹绝交了,包括我——我翻看父亲的账本,知道了些许内幕,感觉二姐做的的确非常过分。

    再看母亲包装一万元的层层油布、手绢、纸张,足足有四五层。作为文盲的她,能从二姐那里以各种借口提出零碎钱攒够一万,需要多少日子啊!我感动了。妻子也感动了。婆媳关系得到了缓和。

    农村集市非常热闹。买了母亲没备好的年货物品,遇到了大姐夫。年前大姐来我这里住院两个月左右,骨折没有治好,开颅后一年的她仍然处于瘫痪状态。真是祸不单行,各有各命。好在后备箱还有些东西,就送到了大姐家,看了看她。躺在床上,很凄苦无奈的样子,说话含糊不清。大姐夫临别送我一桶花生油,一大包油炸面鱼。作为农村人,这也是很好的礼物了。

    因为父亲过世一年,所以不必贴对联。可是,宗谱要挂,贡品要摆,灶王、玉皇大帝也要供奉灵位。我们在母亲的指导下忙活了一个上午。烧纸上香,祭奠叩拜,一一做到。母亲虽然是农村妇女,却很在意这些风俗。要不她总是说我们家里之所以顺利齐全,都是老天爷关照的。

    大哥大嫂九年没有回来过年了。剩下我们四人做了八个菜,我开了最好的酒,和母亲其乐融融地吃大年饭。母亲不自觉地又说起二姐,觉得自己的女儿委屈,儿子建议她不要再说了,说了十几年也没有任何效果。母亲同意了。于是,家里和谐了很多。

    年三十傍晚,和儿子去祖坟请神,烧纸放鞭,往各个坟头插吊对儿,然后喊声爷爷奶奶回家吃饺子过年了。回到家,放鞭炮,吃饺子,看春晚,次日一早起来去给长辈拜年。如今只有母亲和二大妈两个老人了,二大妈89岁了,一天两包烟,非常健康,只是偶尔糊涂些,脾气不是很好,骂人,弄得孩子特别是女儿、儿媳妇很难堪。好在大堂哥非常孝顺,几乎每次给她点烟都是跪在炕上的。我说大堂哥是我们家族孝顺老人的典范。好人好报,他如今在烟台有三处房产,计划春暖花开把母亲接到自己的大房子里住些日子。我也有类似想法:二姐真的不管母亲,我也把母亲接来一起住,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