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抗战:我的士兵都能变强 > 第194章 南北对攻VS东西并进

第194章 南北对攻VS东西并进(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日寇在几天内,连续攻占了郑城、许昌之间的县城。担心太过于深入,遭受张岚清的背刺。

    不得不安排一部分兵力,防守在中牟大桥处。

    又安排伪军,紧盯着新乡、封丘、兰封等地,确定张岚清的第一军没有新的动作。

    随后调整策略,将主力集中于西部一线,对着山区内的第一战区主力展开猛攻。

    在新政、密县一带,日寇的第三战车师团、110师团、62师团的主力部队完成了集结后,立马向西进攻。

    超过10万兵力,砸向第一战区四大集团军的驻防地点。

    宛若一记重锤,轻易的砸开了所谓的中央军精锐。

    打到如今这个时间点,第一战区属实已经烂透了。

    有两年时间未爆发大规模战事,战士们抗战意志薄弱,吃空饷的事情非常普遍。

    很多暂编师只有一个团或者一个旅,却一直在按一个师的标准拿军饷。

    军械陈旧,缺少保养跟维护,不少军械早就烂了。

    真正战斗的时候,轻重机枪都快拿不出来了。

    再加上对日寇的规模以及战事的评估严重不足,认为日寇只是小打小闹,占领交通线而已。

    却不知道这群畜生是想吃掉第一战区的有生兵力。

    面对溃败,作为师长、团长的将领毫无斗志,甚至带头跑路。

    携带着自己的家私,开汽车快溜。

    消息传到山城,立马惊动了西皮先生,大骂娘希匹。

    电令汤副司令,立马组织四大集团军反击,固守许昌,牵扯敌军之主力,从侧翼猛攻,痛击日寇。

    想法挺好,也确实有部队想要顽强抵抗。

    三十多万中央军内,反倒是杂牌部队的抵抗意志最强。

    150多辆坦克,配合大批步兵前攻,对驻扎在许昌的五个师加29军展开攻势,调集200多门火炮,对着周边据点猛攻。

    双方火力,以及作战准备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同时又有大量飞机加入战场。

    天上轰炸,地上坦克冲锋,远处火炮轰炸。

    仅仅激战一日,守军两个师便打光了一半部队。

    到了第二天,日寇攻势更猛,在炮火轰炸之中,占领城池。

    这种规模的战斗,非铁军难以抵挡。

    张岚清并非是选择旁观,即便把他的第五路军拉上来,面对坦克飞机的轰炸,面对200门火炮的攻势,也很难坚守城郭。

    但绝不会2天丢掉重城,坚守个十天半月,应该不是问题。

    到了这时候,山城总算明白过来了,狗屁的交通线,鬼子这是盯着第一战区来的。

    立马安排人电令第五路军,从侧翼牵扯日寇。

    又令第一战区各集团军,组织兵力反扑,与敌拼死一战。

    日军的三路军,均取得了作战的胜势。

    以27师团继续向南,与11军北进的兵力,沿着铁路线猛攻。

    赵三河本想依托山势坚守,受张岚清的命令,师部转移,放弃铁路线,向东部转移。

    坚守固始、淮滨、阜南三县,背靠王国兴的骑1军,联合防守。

    让开路子,放鬼子进来再说。

    南北铁路线几乎被打通,日寇从南向北对攻,顺铁路打通。

    其余日寇主力分别向西、向西南追击。

    国军多个师,多个军,四大集团军,几乎没有像样的反扑。

    有的想打,有的想逃,这两种军官挤在一起,不可能有太好的结果。

    尚有军队在前拼死抵抗,侧翼的守军已经溜了。

    日寇一拥而上,对负隅顽抗者完成歼灭。

    随后又以机动优势,进行大追击。

    一方全线追击,一方全线溃败。

    溃兵千千万,还不忘从地方百姓身上抢夺搜刮。

    反而日寇显得规规矩矩,竟然出现了地方百姓帮着日寇运输物资,帮忙追击国军的奇葩场面。

    第一战区军纪拉胯,溃败的情况下就更别说了,这群人什么事儿都干得出来。

    往常尚且鱼肉地方,到了战败混乱的时候,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40万大军一战即溃,甚至都没跟日寇交火,自己溃败了。

    宛若蝗虫一样呼啸而过,向豫西逃窜。

    仅仅半个月,丢失京汉铁路沿线二三十个县城,彻底失去了作战之初的部署。

    不出意外的话是不会有意外惊喜了,第一战区40万大军被日寇摩擦了一下,彻底硬不起来呢。

    是看不上这些日本家伙,还是本身就有些疲软了。

    大概率是后者。

    张岚清的司令部接连有山城的命令,要求第五路军摒弃前嫌,大大的策应作战。

    从东向西,痛击日寇。

    西皮先生将从西向东,安排自己的天子门生胡寿山调集第八战区的精锐,过来策应作战。

    务必把敌人阻击在花城一带,绝不能丢失关中的门户,让日寇顺势打入关中。

    一旦关中失守,从南向北,那基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