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大唐,以德服人 > 第049章 你想学荆轲?

第049章 你想学荆轲?(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太子请看,这是……”

    话还没说完,李承乾直接起身后退:

    “做什么?你想学荆轲来个图穷匕见?”

    “不、不、不是!”

    金春秋吓得脸色苍白,连连摇头:

    “下臣只是想给太子殿下看看吾国史书,上面清楚记载吾等都是诸夏之民。”

    “你在胡言乱语什么?新罗跟诸夏有何干系?”

    李承乾接过书放在桌案上缓缓摊开,随着看的越多,眉头也越来越紧:

    “商纣王之叔箕子?不会吧!真的假的?”

    李承乾带着疑惑的目光看向长孙无忌:

    “舅舅,你读书多,殷商箕子曾被周武王封为朝鲜侯?其封地就是如今的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

    “是啊!史书上都这么写!”

    “闭嘴!没问你,谁知道你们史书是什么时候写的?我看这笔墨像是昨天的。”

    金春秋眼神巴巴的看着长孙无忌,脸上充满了祈求之色。

    长孙无忌没去理他,而是看着李承乾回答:

    “臣才疏学浅,并未在……”

    话还没说完,就看到李承乾一脸幽怨的表情,立刻换了个说法:

    “臣并未在史书见到此事,不过,在与孔祭酒一次交谈中得知,箕子带着五千多人往东而去,并在那边教化当地野人。

    若东面没有别的地方,那应该就是新罗等国所在地,说他们是诸夏之民也是理所当然。”

    金春秋快速回头:“太子殿下,东面是海,吾等真是诸夏之民。”

    “行吧!”

    李承乾一副有气无力的样子:“自己选的路,哪怕跪着也要走完。

    既然孤已经说出大话,不帮你们也说不过去。”

    话落,李承乾起身恭恭敬敬对李世民行礼:

    “阿耶,儿子请伱下诏斥责高句丽国王,让其罢兵!”

    “无用!如今是渊盖苏文掌权!”

    “无妨!”

    李承乾眼神一凝:“占据诸夏之地,虐杀诸夏之民,还不听大唐诏令,这是在造反。”

    “可!”

    “多谢大唐皇帝陛下!多谢大唐太子殿下!”

    金春秋眉眼间的忧愁瞬间烟消云散,看向李承乾的目光越来越和善。

    李承乾也是咧嘴一笑:“使者,正所谓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何为德?让人心服口服的行为才叫德,吾等都知新罗之民亦是诸夏之民,可将士不知、天下万民不知、新罗黎庶也不知。

    东征将士若是战亡,需要新罗国抚恤,还需要新罗建个庙宇,专门用来祭祀死去的大唐将士。”

    “当然!”

    金春秋想都没想便答应了:“请太子殿下放心,所有攻伐高句丽的将士,永享新罗万民香火。”

    “好!诸夏亲昵,诚不欺我!”

    李承乾大赞:“使者,此事之后,大唐会帮新罗教化民众。

    你回去时把《切韵》带回去,让新罗黎庶学学大唐官话,将来要是遇到危险,也可以向大唐将士求助。”

    “多谢太子殿下,新罗必不负大唐,永远不会与大唐为敌!”

    “如此甚好!使者且安心休息,高句丽蹦跶不了多久!”

    金春秋走后,殿中响起阵阵咳嗽声,一向不服李承乾的于志宁再次开喷:

    “太子殿下怎可欺骗邻国?”

    “我骗什么了?”

    “将士抚恤之事自有朝廷,何须他国?

    子曰: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李承乾一脸不屑:“你有钱,你来出抚恤,还厚往而薄来。

    《中庸》还说继绝世、举废国,要不要给前隋弄個封地?

    刀不割在自己身上不痛是吧!我没让新罗国出粮草已经不错了。”

    “可大唐明明已经准备出兵!”

    “谁说的?”

    李承乾装出一副惊讶的表情:“我怎么没收到诏书?

    怎么?我不是太子了?这么大的事都要瞒着我?”

    侯君集也出声附和:“我也没收到诏书,于大夫是哪里听到这种流言?”

    “我也没听到!”

    “……”

    听到一众武将出声支持,于志宁黑着脸退下。

    看到这一幕,李世民淡淡开口:

    “太子,新罗黎庶不是大唐万民,不可一视同仁。”

    “阿耶何意?”

    李承乾一脸肃穆:“新罗之民就是大唐之民,此事永远不可能改变。

    诸夏之地要收回,诸夏之民要回来,此事不会改变。”

    “休养生息不好吗?为何一定要征伐?”

    李承乾知道李世民在试探,但他还是要表态,哪怕文武百官都知道他还没放弃:

    “祖宗之地不可予人!不管阿耶什么想法,只要儿子还活着,这地方一定得回来。

    六合同风、九州共贯,阿耶连这点志向都没有吗?”

    李世民心中暗叹,我实在多此一举,这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