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大唐,以德服人 > 第055章 愚民

第055章 愚民(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聪明!”

    李承乾大赞,看向苏良嗣的目光也越来越满意:

    “两位都是有才之士,应该明白如今大唐相比开皇年间还有很大差距。

    不说其他地方,含嘉仓两百五十九个粮窖至今还是满满当当,可见开皇时期是有多富庶。

    我也没多大志向,你要求每家每户都有一个粮窖,让庶民遇到灾年也不至于饿死。”

    “殿下仁德,吾等必将誓死完成殿下志向!”

    “如此甚好!”

    李承乾微微颔首:“交趾郡两位可曾了解?”

    “岭南道交趾?”

    “是!”

    苏良嗣脱口而出:“汉末士燮曾在此地传扬儒学,当地风俗民情与大唐相差不大。

    此地夷人虽经常反叛,不过影响不大,岭南道将士足以平乱。

    而且此地种植稻麦可做到一年三熟,粮食收获比淮南道、江南道两地还多。”

    崔知温也适时出声:“岭南丛林密布,到处都是瘴气,所以历朝历代一向以怀柔为主。

    只要当地不是扯旗造反,中原王朝也不想过多关心。”

    “你们两个是否愿意去交趾?”

    “愿意!”

    两人异口同声,没有一丝一毫犹豫,士燮能去,他们有什么不能去?

    李承乾很满意两人的态度,笑着开口:

    “那就苏兄前往,交趾郡郡守一职就给你了,你先在斧人馆住下,顺便做些准备。

    等阿耶东征后,你便启程前往交趾,记住,安全第一!”

    “郡守?”

    苏良嗣两人瞪大了双眼,脸上满是不敢置信:

    “太子殿下,我无功无劳,如何能担此重任。”

    “那地方已经相当于流放了。”

    李承乾摆了摆手,随后将目光转向崔知温:

    “崔兄,即日起你便是左春坊司议郎,伱的职责比苏兄还重要。”

    “敢问太子殿下,我的职责是掌侍从规谏,驳正启奏亦或者其他?”

    “流言蜚语知道吗?”

    “知道!”

    李承乾对着王七招了招手,不一会儿一卷纸放在崔知温面前。

    “打开看看!”

    崔知温打开后快速瞄了眼,随即又从头认认真真看到尾。

    见到这一幕,苏良嗣满脸好奇,碍于礼节,只能压下心中躁动。

    半晌之后,崔知温满脸惊骇的抬起头:

    “太子殿下,这需要的人力物力不是一点点,何以要花费如此大的代价。”

    “不会太大!”

    李承乾将纸卷起,随后放在苏良嗣面前:

    “木制印刷术已经有了,新的纸张也有,退伍将士已经在安排,各地府兵也有人教导。

    你要做的就是学习、校验,为将来掌控邸报做准备。

    无事时就跟在我身边,听我吩咐即可。”

    说完,李承乾转头看向苏良嗣:

    “苏兄,交趾郡的税收不必交到朝廷,全部截下用以支持崔兄。

    邸报一事也可以在交趾试行,那边与中原不同,你要利用邸报让夷人彻底归心。”

    “行!有龙编侯士燮打下的基础,教化一事并不难。”

    “如此甚好!”

    闻言,崔知温脸色严肃看着李承乾:

    “太子殿下,敢问如此做的目的何在?此举并不能让庶民吃饱穿暖。”

    “是吗?”

    李承乾嘴角微微上扬:“崔兄,吃饱的前提是稳定,天下没有战争。

    庶民愚昧无知,容易受人蛊惑成为刀子,有了这他们便能知道何朝廷之政。”

    “商鞅言: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老子言: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以韩非子的六民,无不说明愚夫愚妇更有利于朝廷。

    太子殿下何以要开启民智?”

    李承乾心中忍不住叹息一声,不管哪個盛世,也不管哪位皇帝,愚民政策贯彻始终。

    他知道对于大一统封建王朝来说,减少动乱成本最低的方法便是愚民,就像宗族制,明知皇权不下乡的危害,朝廷为了减少制度成本也得用宗族制。

    门阀士族、世家大族的危害历代皇帝都知道,独尊儒术的危害汉武帝也知道。

    可是没法,只有儒家的礼法才能减少制度成本,这是生产力的问题。

    在生产力没有提升前,宗族制就必须得进行。

    看了眼崔知温,李承乾决定教教这个年轻人:

    “老子、商鞅所言无非是让百姓回归质朴,也就是曾子所言的民德归厚。

    然而一千多年来时势变化,父传子、子传孙,一代代生存经验传下来,返回质朴已经不可能了。

    比如崔兄饱读诗书,若你的后代将来变成庶民,会不会带着一些你的生存经验?”

    崔知温垂下头颅,有些迟疑开口:

    “应该会,可我是读过诗书,那些庶民祖上不一定读过书。”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