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大唐,以德服人 > 第081章 否定三连

第081章 否定三连(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没有!不可能!我是这种人吗?”

    李承乾直接否定三连,至于心中怎么想谁也不知道。

    “是吗?”

    看着李承乾眼眸低垂的样子,苏亶轻笑一声:

    “太子殿下想让我做什么?”

    “各州县学助教和学子名单,我需要一批治礼大才和正直之士。”

    “替殿下拉拢贤才吗?”

    “不!”

    李承乾摇了摇头:“为大唐,为天下万民,我要那种志向坚定,不惧艰辛的人。

    与其相信别人忠于我,还不如相信他人忠于自己的志向。

    有时候小人比忠臣更忠,阴私之事我会交给小人去办,朝堂之事还是要交给正直之士。”

    苏亶怔怔看着李承乾,沉默半晌后缓缓开口:

    “臣明白了!敢问殿下的志向?”

    “发展生产力,然后将天下还给天下人。”

    “何为发展生产力?”

    “从一人种田得一石粮到一人种田得五石粮,从一人织布得一尺到一人织布得一丈。”

    说到这,李承乾一脸坚定看着苏亶:

    “岳丈,我知道你是君子,接下来我会有很多行为你看不惯。

    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看着太子妃的面子上,尽量帮帮我。”

    “殿下说的是以德服人吗?”

    “不是!”

    李承乾摇了摇头:“这是君子所为,若不是怕青雀受不了,这东西我永远不会用出来,效果太差了。”

    苏亶想到斧人馆,眼中难掩惊骇之色:

    “太子殿下,你该不会真要斧人?”

    “说什么呢?那是对付周边诸国的,对待文武百官还是要温柔点,诛心即可。”

    苏亶立马站起身:“臣还要去礼部一趟,告辞!”

    说着,不等李承乾说话,转身就走。

    李承乾摸了摸后脑勺有些看不懂,诛心而已,我又没有说用什么法子诛心。

    ‘难道太子妃说了?可我也只是随便提一嘴,难道她还会记着不成?’

    何止记着,苏亶一到长安便直接跟他说了,在其祖籍刻碑立传这种事,想想都觉得可怕。

    而在另一边的文学馆中,李泰脸上罕见露出严肃之色:

    “不管他什么太子令,只要庶民不知道,那么就没有用处。

    竹纸换个地方继续制作,只要我们说这些竹纸是原先制作的即可。

    安州那边的官员,能拉拢则拉拢,拉拢不了全部换掉。”

    苏勖有些讶异,他想不通李泰为何一下子变得这么有魄力。

    “殿下,换掉一州官员不是那么容易。”

    “没什么不容易!我不信他们个个毫无缺点,挡了路就要清理掉。

    是我的人自然要以礼相待,不是我的人,我还要去管他们死活吗?”

    萧屿眼神大亮,以前的李泰对谁都温和有礼,他害怕李泰长此以往威望不足。

    如今李泰愿意改变,他自然乐见其成,当皇帝可不能只懂得礼贤下士,还要懂得恩威并施。

    “殿下英明!”

    苏勖也赞赏点点头:“有殿下此话,臣去安州也就放心了。

    三日后臣便出发前往安州,必不辜负殿下期待。”

    “露布改制势在必行,我也会利用修书一事,在安进行校验,替姑父掩护。”

    “是!”

    有了决定,文学馆中的动作很快,五日后整個长安一百一十坊的大门上都贴着一张黄纸:

    ‘为修撰《武德大典》,文学馆将于一个月后进行大才铨选……’

    不仅各坊大门有,坊内每个巷子口都贴有露布,害怕他人看不懂其中铨选步骤,李泰还派了专人前往各坊进行讲解。

    “糊名制是何意?”

    “字面意思,阅卷时会把名字统一遮住,阅卷官只能根据才学来挑选大才。

    这么做好处就是,不管你什么出身,只要有真才实学,魏王殿下都会让你参与编修《武德大典》。”

    “魏王殿下不愧是贤王,如此法子都能想到,要是科举也能用上便好了。”

    “是啊!也不知道将来会不会用在科举上,若是能,吾还是想参与科举。”

    “科举用这个也没用,笔迹不同一下就认出来了。”

    “……”

    读书人想到的是科举制度,普通百姓则不一样。

    “这次怎么这么无聊?上次那个渤海王为什么不继续说了?”

    “都是是谣言,伱这人怎么到现在还信?”

    “我总觉得是真的,渤海王那是什么人,整个长安谁不知道。

    幸亏他是陛下族人,要不然哪里会帮他澄清,早被唾沫星子骂死了。”

    “你爱信不信!我得去告诉我那侄儿这个好消息,说不定他也能考进文学馆。”

    “……”

    李泰并没有将誉录制度加进去,他只是校验露布,又不是推行科举制。

    所谓的誉录便是派专人抄写考卷,让考官无法根据笔迹来判断,这考卷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