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重生九零:弃妇的开挂人生 > 204.第二百零四章 颠三倒四

204.第二百零四章 颠三倒四(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梁影知道老年痴呆这种症状,院子里有个老干部就是得了老年痴呆,原本德高望重的老人,记忆逐渐丧失,连自己的儿子都不记得了,最后甚至经常离家出走,还忘记了回家的路,搞得孩子们三天两头就要满大街转悠的找他。

    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好把老人锁在他的房间里,不让他随便外出。

    得了老年痴呆的老人就是受罪,当然他本人不知道就是了。

    “外婆的病情严重吗?她还记得你们吗?”梁影心思沉重地问。

    她心想,如果母亲知道现在外祖父、外祖母家里的状况,又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只是初期,但是记忆力衰退得厉害,看到我们倒是都会认得,只是如果久未谋面的亲戚朋友,她就要想好久,或者别人提醒才能够想起来。”张乾道。

    听他这么一说,梁影就放心了,不是人都不认得,那说不定还认得母亲。

    这时张乾带着梁影往后进的院子走去,边走边说:“家里两个姨出嫁后,外公外婆就自己住了,我们家离得近,时不时我妈就会过来照顾他们。

    前两天外公病逝了,外婆就一个人生活,只是没想到她会患上老年痴呆。我妈叫她一起到我们家生活,她也不肯,说还是住在老地方舒服。

    我爸在县城开了个小电器店,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就给他帮忙了。三姨一家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了,他们家两个孩子,表弟前两年也是高考没考上大学,但是不死心,复读着,表妹高一了,都是花钱的时候。三姨一家就靠打小工过日子,生活不算富裕。”

    因为是久未谋面的表面,所以张乾才一五一十地介绍自己这边亲戚的情况。

    梁影这才明白从前母亲生活的家庭是什么样,这样的家庭别说放在京城了,就算放在这个小县城里,生活水平也算是一般偏差了。

    如今在小县城里,生活悠闲、地位又高的,就数公职人员了。

    当然,有一些生意做出头的商人,也过得不错,张乾看样子应该过得还可以。毕竟,能做电器生意的,都有些家底。

    想到这里,她不由得就想到了康瑛,不过康瑛对于梁影来说就是个不愉快的画面,她于是又把康瑛的脸从脑子中抹掉。

    见梁影频频点头,只听不说,张乾觉得她还有兴趣了解家人现在的情况,于是介绍说:

    “因为外婆现在记忆不好了,有时候连中饭也忘了吃,所以我就经常过来看她一下,提醒她吃午饭。”

    张乾听起来像是个孝顺的外孙,梁影虽然对外婆没有一点印象,此时对张乾倒是有了几分好印象。

    “喏,这就是咱们外婆家。这栋大土楼是咱们先祖100多年前做盐官时发大财盖的屋子,当时因为盐官资产丰厚,又怕土匪来抢劫,所以造了这座远近闻名的土楼。

    土楼十分的坚固牢靠,只要大门关上,就算是土匪来也不怕。待会我带你到二楼看看,二楼还有枪眼,从那里就可以用火枪射击来侵犯的土匪。”

    讲到土楼,张乾对这里的历史很熟,一一道来。

    张乾显然在震惊之后,成很快接受了这个从未联系的表妹的到访,对他来讲,嫁到京城的大姨,是一个隔着年代旧梦,大姨这么多年都不联系家里,要么是她自己出了状况,要么就是有什么隐情不能联系。

    张乾时不时听母亲唠叨大姨,所以对梁影暗暗好奇,但却又不敢直言相问。

    不过,梁影能找来,总是好事,他觉得自己见到神秘大姨的日子也不远了。

    “外婆!”张乾在后进一间屋子前停下,敲了敲门。

    门一会儿后“吱呀”一声开了,出乎康瑛预料的是,出现在她眼前的是一个一头白发梳得整整齐齐的老太太,看上去精神还挺好的,满面红光,只是眼神有些空洞。

    当她看向张乾时,眼神马上聚焦了,认出了他:“阿乾,你怎么又来了?还不赶紧去上学?今天是不是没有上学呢?又逃课了吧?”

    张乾尴尬地笑了笑,说:“外婆,我和你说多少次了,我已经中学毕业了,现在上班了,不是学生了。”

    梁影这才明白,原来外婆是把张乾当成了还在学校里读书的那会儿,老人家果然是记忆力不行了。

    梁影感慨良久,当想了很多年的外婆真的出现在面前时,她百感交集,又背负着来自父亲那一方的压力,一时不知该作何表现。

    “阿乾,这是谁啊?你女朋友吗?长得真好”

    这时外婆看向梁影,笑眯眯地道。

    “不,不是我女朋友,她是你的外孙女啊!”

    “外孙女?”外婆用浑浊的眼神看着梁影,脸上是一片茫然,断然地摇摇头,说,“她不是我的外孙女,我没有这个外孙女。”

    梁影一阵心酸,果然,从小没有生活在一起,她没有外婆的记忆,外婆也没有她的记忆。

    外婆虽然忘了张乾如今的状态,却还记得他的过去。

    “外婆,我是吴欣的女儿梁影。”梁影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开口介绍了自己。

    “吴欣?欣儿不是去大队上教书了吗?她还和那个知青交往吗?那些知青啊,都是下乡来接受农村锻炼的,他们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