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遗失的云图 > 第二章 缝插针算上一卦

第二章 缝插针算上一卦(第1/3页)

目录 加书签
    阳光缓缓地透过柔柔密密的雨丝,照进这条京城最繁华的街市——天河市。&29378;&20155;&32;&21715;&35498;&32178;&936;&969;&936;&12290;&120;&105;&97;&111;&115;&104;&117;&111;&65287;&107;&114;

    中年男子勒马驻足观瞧,随侍们连忙骑马赶上,将黄色伞盖展开。

    天河市上做买卖的、闲逛的、途经的行人们这才都惊惧地知道,原来是王上的便装轻骑队正在回京。

    雨,开始渐渐地又大了起来。

    王上乙辛在马上左右端详:大雨点打在对街千月胭脂铺的粉红招牌上,让这粉红大字好似着了重彩,竟比那邻里鱼羊馆的猎猎酒旗风显得还要水灵妖艳。

    雨点打湿了天河街市上随处可见的青石板路基,平日里热闹的街道在这个细雨的早上显得格外冷清,更何况行人们正在争相避闪着乙辛的轻骑队一行。

    乙辛很有兴致,竟然下了马,来到天河市车马店门口的田嫂炊饼摊儿上。也不知乙辛和那胖田嫂说了些什么,不一会儿,他便举着个泛着麦香的滚烫大炊饼兀自骑上马来,怡然自得地大嚼起来。

    一位侍从从后面赶了上来,与乙辛的马头来了个齐头并进:“报——报——启禀王上。”

    “襄阳,你怎么啦?怎么不一上来就夸赞孤今晨打猎的收获呢?你说说,那果子狸共有十几只吧?那大雁也得有上二十几只吧?唉,要不是王后阻拦,孤还真真能射杀不少林鹿呢……”

    乙辛每每提及打猎,都意犹未尽地,不过,他看出襄阳好像有正事要禀告:“那么,襄阳你到底是有什么事这么急着上报啊?”

    “禀报王上,王后娘娘待产,迟迟没有动静,王上您一直为此忧心不已。王后被姜太医等一干重臣守护于锦绣宫中,已经有几个月了,今晨,艳阳出吉兆,刚有信鸽赶来,举国皆盼的喜事就要临门了。小的特为王上传来喜报:‘王后胎气有动,已经有了生产的征兆,胎儿有出世之愿。’看来,直待良辰啦。”

    “啊,哈哈——我大周江山不乏王之后裔矣!”王上乙辛仰天大笑。

    身高八尺的王上乙辛立时下马,重重地向城外箭扣峰方向的兜率神石行了个大礼,道:“苍天有眼,祈请助我大周一臂之力,望子嗣兴旺,民安国昌。”

    “王上不是回宫去吗?怎么掉转了马头?”襄阳问道。

    “哈哈哈,孤起念动议,要去知笃观拜会一下道长。”

    ……

    今天是大周王朝天佑二十九年,周历二月十九,举国上下正在为王后即将临产而祝祷,京城云中这几天的香火尤盛。

    普天下的信众都前来云中,专为朝拜知笃观,此观就设在城中东南的闹市口。

    观内,几进院落深处的一间简朴的小屋里,一床,一案,一书、一钵……突然,急匆匆跑进来一个小道士,报:“法师,王上驾到!”

    布衫麻履的清潸法师抬起头来,合上手里的书,浴手呈香,然后,不慌不忙地款步走出小屋,去迎接王上。

    知笃观是石头垒成的。

    照京城百姓的话说,它的外观就像是大碗摞小碗,一层层圆形的塔被按照大小、由低到高叠加在一起,直指云天,就好像大地的块块基石,向天路敞开了怀抱。

    知笃观源自当年大周开国世祖的执着一念。

    当年世祖为了能从昆仑山上请下无上道人,特意开天柱山之万亿年基石,将这被称为汉白玉的基石一块块敲击下来,再经劳工几千里牛拉马驼地拉到京城来,又经时几个十年,才陆续修造完工。

    这“碗叠碗”状的通天石塔可有讲究。据说,是根据无上道长从昆仑山发来的诫语而建造的,此每一层石碗的叠加,都需在下面埋上一粒米、一把黍、一捆天麻。已经没有人确切地知道这个做法是何用意,但这个固定下来的传统却得以保存延续。

    世祖下令用汉白玉铺就了知笃观的澄愿广场。

    一入观,但见广场上,蓝天白云都映衬到了汉白玉地面里,真的是头顶为天,脚踏是云,如入仙境。

    每年上元节,京城百姓们的长生灯都在这里放飞。人站在汉白玉广场上,好像生活在现世,却能够看到长生灯正向过去飞去,向未来飞走……真是一派神奇的体验。

    据说,无上道长终究没有来京城,而是派了他自己的座驾仙鹤和一本叫作的书卷,来驻守本观。

    至此,知笃观在历届道长的护持下成为信众们最可倚重的信念之堂。

    清潸道长将王上自闹市口的当街迎进观门。

    此时,大雨淋漓,小雨滴答,整个汉白玉广场变成了神奇的大盘小盘落玉珠。

    乙辛深深地吸了口雨中的空气,大喜。

    他向道长轻轻一揖,说:“道长定知道朕来此的用意吧!”

    道长回礼:“王上,从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