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我,整合运动! > 23.读后记

23.读后记(第1/1页)

目录 加书签
    《两地书》的原信,没有全部单独出版过。这回乌萨斯大学出版社要出版了,算是创造了一次历史纪录。由于大量的档案资料尚未解密,出于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出版社以事件发生的顺序来排序这本《两地书.原信版》,也是别有一番意味。

    这个版本是有意义的。它的意义表现在它至少有三个特点。

    一是它的私密性。书信,如果不是刻意写成“公开信”,从一开始起就是通信双方的私人交谈。 信里的内容完全是两个人之间的私事,是两个人的世界,是不向任何第三方开放的。 它具有秘密性。

    本来,在一个民主的、实行宪政的国家,通信是受到法律保护的 。法律保护私人的隐私不至于被窥探,保护私人进行正常通讯交流的权力。任何未经当事人授权公开、传阅、复印和抄录他人私人信件的行为都是违法的。即使是一个人私拆、偷看他人的信件亦是违法行为。

    但在麻生蓬所处的时代却是例外。

    在《两地书》的前几封信里,麻生蓬多次提到了乌萨斯帝国的紧张局势和严密的言论管制,这种现象在同时代的其他国家也存在着程度不一的表现。所以,即使是在私人的信件里,遇到较为敏感的地方,麻生蓬也往往故意写得含糊。读者在阅读中可能遇到的困扰和疑惑,大多从此而来。

    二是它的独特性。 凯尔希和麻生蓬的通讯,长期以来,因为不如塔露拉同麻生蓬的联系那般具备史学价值,向来不是学术界研究发掘的重点。不论是感兴趣的学者还是一般的爱好者,想要了解到她们之间的来往,只能通过谢拉格护国主和罗德岛制药公司领袖的回忆录来推测一二。这一次多亏了乌萨斯大学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有机会回到那个壮阔的年代,一睹伟人早期的生活一角。

    凯尔希作为麻生蓬学生时代的初恋情人,她的存在本身就值得各路文学家大书一笔。与麻生蓬堪称“殷切”的书信和某封信中大胆的表白不同,凯尔希的笔触在大部分时间里都带有一种冷淡和疏离的气息。这种奇妙的对比,在作为后来人的我们眼中,可以于麻生蓬近乎是怨愤的“指责”中窥得些许。

    甚至从书信结尾的“你真挚的朋友”、“你忠实的朋友”前缀到单纯的署名。 我们都能感受到麻生蓬心中的纠结与挣扎。

    这对于致力于研究麻生蓬人生经历的学者而言,无疑是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材料。

    三是它的真实性。 因为是私密性的,所以通信人之间可以敞开心扉、无所不谈。这种私密性与通信人的亲密程度成正比,越是亲密的就越私密,越是私密话也就越坦诚。《两地书》是公开发表的,尽管两位当事人现已不在人世,但出于麻生蓬本身的特殊性,这本书中的信件经历了挑选和删减、修改才得以面世,也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麻生蓬的一生与多位卓异的女性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纠葛”,在茶余饭后感慨于她的伟大成就的同时,她的感情经历也是人们津津乐道、反复咀嚼、揣测的话题。

    这些信件虽然数量不多,期间还插入了一本游记的内容,我仍然希望它们都会像吸引我一样吸引你们,希望比起普通的历史书籍和官面的政治宣传,这本书能够更切实地把你们带回历史上的某一时刻,好让读者得以窥见伟人光环背后那和普通人一般无二的心事。

    实际上,通过当事人本身的真实信件来了解她的经历和思想,我想不出比这更好的途径了。

    ♂丝♂路♂文♂学♂网*♂www.su♂ns♂il♂u.c♂om

加入书签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