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有关于神的战争 > 又是一年端午时,龙舟竞渡粽飘…

又是一年端午时,龙舟竞渡粽飘…(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粽思

    剥开一层层粽子叶

    想起曾经的点点滴滴

    欲轻触你的唇

    伸出手去

    却难以穿越遥远的距离

    把蜂蜜慢慢滴在粽子肉上

    那流下的

    多么像思念的眼泪

    用舌尖尝了一下

    甜的入我心扉

    繁忙而重复的工作

    在红警中狂轰乱炸敌人的快意

    都无法抵挡

    我在端午时那么想你

    想你

    这是亨利送给亲人和朋友的端午礼物,真切表达了他的款款深情。

    而短歌-端午则寄托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粽叶飘香

    谁不思乡

    咸阳湖畔长春藤

    只写心声给你听

    那么,《归来》和《端午九问》则表达了他对屈原的理解和怀念:

    《归来》

    归来兮屈子

    楚江兮鱼肥

    美人兮等你

    粽子兮甜腻

    九州兮团聚

    《端午九问》

    佳树玉枝兮有凤凰憩息兮

    月圆九州兮有恒娥起舞兮

    婵娟顾盼兮有古琴奏弦兮

    楚江浪涌兮有神鱼跳水兮

    万舟争先兮有雅士醉酒兮

    家家尝粽兮有游子恋乡兮

    汨罗江深兮有屈原之魂兮

    天问至今兮有谁能解答兮

    九歌吟唱兮有敢和其者兮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恶日说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吕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畜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