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有关于神的战争 > 回城 , 解脱, 上学 命运捉弄

回城 , 解脱, 上学 命运捉弄(第1/3页)

目录 加书签
    “他翻了脸,你咋嚼(陕西方言,意为骂)人嘛,你是干啥的?我就是那句话,三代贫农!不信,你查去,上丰地的刘玉明!我问你是不是三代贫农?三代工人也准事。他一听,软了。我估摸着他家上辈不咋样。后来,来了个啥领导,看了我的介绍信,劝我别激动,都是革命同志,他们会研究一下,让我第二天去。第二天话都没说,他就乖乖把证明给了我。对对,不啰嗦了,我把内容念一下:罗子纲同志现在我校学习,锻炼。没有发现其在历史上有变节投敌行为,其他问题属于人民内部矛盾,不影响其子女的招工,入党再念一遍?对,我再发个电报给贾主任。”

    名单报到公社两天后,刘玉明才欢天喜地回到村里,逢人便说一路的见闻,有等车的艰辛,路途的疲劳,陕北的贫穷,还有省城的高楼,来往的车辆,商店的繁荣,眼窝都不够用了。妻子问他给娃们买的啥。“难日的,咋忘了!”不过令他骄傲地是,证明上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硬要加上去的!”

    不错,正是这最后一句话让罗小江通过了政审,和其他四个知青一起离开了上丰地。头天晚上,他们齐齐来到刘玉明的窑里,不约而同送上了分别的纪念——《毛泽东选集》,不同的是,有的是四卷,有的是一卷本。罗小江的最特别,打开红绸布的包袱皮,是两册极大的精装《毛泽东选集》。他说这是他父亲的。“晋冀鲁豫解放区1948年出版,扉页上还有他父亲的签名哩,很珍贵,留个纪念吧。”

    同学们走了,陈西安像以前一样按时出工,下工,一样和社员们嬉笑打闹;辛妹妹却消沉了,吃得很少,工也不上了,整天懒洋洋地歪在床上,两眼直愣愣地盯着房梁。刘玉明很着急,对她说这样下去,不仅对身体不好,还会影响下次招工。如果社员们不满,就是他这个队长也没法子,那要社员举拳头哩。这话像一针强心剂,第二天,辛妹妹就出工了。收菜籽时,她还问身旁的刘玉明,下次招工啥时候,听谁说的。一个假设竟然让辛妹妹起“死”回生,但刘玉明担心她的耐性。为了不让她再躺倒,刘玉明撒了谎,说:“听大队文书说的,快了,实话一个。”

    从这天起,辛妹妹三天两头向刘玉明打听,刘玉明全用“快了”堵了回去。三个月后,终于传来了省城钢厂招工的消息。陈西安依然很平静,好像此事和他无关一样。他对辛妹妹说:“我不是不想,而是有自知之明,我爸和你爸一样,在没有平反之前,啥都是幻想。”辛妹妹却很兴奋,当她得知名单已经报到大队后,就偷偷问刘玉明大队谁说了算。

    “那还用说,贾主任呗,他是一把手嘛。”

    于是辛妹妹便时不时地向刘玉明请假,说要到大队办事,刘玉明亮清,她这是在做最后一搏。奇怪的是,晚上下了工。她还是往大队跑,有时还回来很晚。陈西安不放心,几次要陪她一起去,却被她婉拒了。辛妹妹调侃说:“坏人都打到了,形势一派大好,安全着哩!”一次,陈西安被隔壁的开门声吵醒,他结着月光看了看闹钟:三点。他喊了声:“妹妹吗?”听到应答,他有昏昏睡去。第二天,他劝辛妹妹:“别劳民伤财了,没希望!”辛妹妹却十分乐观,回了一句:“打不尽豺狼绝不下战场。”

    招工结果让刘玉明和陈西安都十分意外,辛妹妹被通知去县城体检,这意味着她已经通过了政审。当她接到录取通知的时候,陈西安真诚地道了歉:“辛亏没听我的话,要不真耽误了。”

    辛妹妹却莫名其妙扔下一句:“终于解脱了。”

    她又下到刘玉明窑里,坐在炕沿,逗弄着爬来爬去的拉牢,向刘玉明报告了喜讯。

    “这么多年全是队长的教育和帮助,像我这样的出身,如果不是队长,我,我”说着,辛妹妹的泪水扑簌簌落下来。

    辛妹妹最后千恩万谢,说将来一定会好好报答,出门时,眼圈还红红的。

    晚上。能香招呼拉牢睡觉,刚给他脱上衣,就发现他脖颈上多了一条啥链链。中间还连着一块啥石头。石头在灯光的映照下,发出淡淡的绿光。她揣(陕西方言,意为抚,摸)了半晌,自言自语:“啥链链,妹妹放下的?”

    刘玉明接过链子,掂了掂:“金的,没嘛达,贵重的差大,咱不能要。”他赶紧披衣下炕。

    “甭动弹,看看啥时候了,人早就睡下了,明儿赶早去还。”

    天刚亮,刘玉明匆匆上了塬,在知青瓦房门口见到了陈西安,问道:“妹妹呢?”

    陈西安拍打着身上的尘土:“刚送走。咋来迟了,队长?”

    刘玉明把项链递给陈西安,道出了原委。

    陈西安左看右看,肯定地说:“是妹妹的,听她说过。这是她妈妈当年的嫁妆,好东西,翡翠的。你放好,将来给你娃们娶媳妇。”

    辛妹妹被录用,刘玉明始终不解。

    “她能走,陈西安咋不行?”大队开会时,他悄悄问刘精明。

    刘精明神秘地笑笑,低声道:“二指宽绺绺。”说完向正在滔滔不绝训话的贾主任瞟了一眼。

    辛妹妹走了。知青的大瓦房彻底沉寂了。再也听不到男女生隔墙的大呼小叫,收音机的声响,,或高或低的歌声,杂沓的脚步声,甚至社员们串门时带来带去的秦腔吼叫,厨房的烟囱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