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第20章 拦路虎

第20章 拦路虎(第1/4页)

目录 加书签
    在杨安国按下终止键之后,王奇渊才如释重负般的长出了口气。

    最先赶到元首府的不是张战和等将领,而是刘梓岩总理。

    在朱震南简单说明情况之后,刘梓岩立即告诉王奇渊,得马上给艾斯伯打电话,而不是等艾斯伯把电话打过来。

    王奇渊立即明白了其中的深意。

    花了十多分钟整理思路,其实主要是调整情绪,在张战和等将领赶到之后,王奇渊拨打了这个至关重要的电话。

    必须承认,年轻时在外交部工作的十多年让刘梓岩获益匪浅

    这个电话,肯定得由王奇渊来打。

    事情发生在共和国划定的弹头溅落区,按照国际法,在试射导弹期间,该区域由共和国管理。

    那里不但有共和国的攻击核潜艇,海面上还有两艘民船。

    此外,“山东”号航母舰队在事发海域北面五百千米开外,而美国的水面舰艇远在一千千米之外。

    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共和国都是第一知情方。

    在知道了发生的事情之后,王奇渊却无动于衷,说明了什么?

    只要事先不知情,而且没有什么需要隐瞒,王奇渊在收到消息之后就会立即拿起热线电话联系艾斯伯。

    要说责任,那艘美国潜艇只是擅自闯入弹头溅落区,到不了开火击沉的严重程度。

    这种事情,谁没做过?

    美国海军试射“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的时候,共和国同样会派遣测绘船,全程监控导弹的飞行路径。如果附近碰巧有一艘自己的攻击核潜艇,共和国同样会派去监视美国的战略弹道导弹潜艇。

    关键就是,美国潜艇闯入弹头溅落区,然后发生了意外,共和国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既然不用担责,还在担心什么呢?

    立即跟艾斯伯联系,说明发生的事情,然后摆出高姿态,出动在该海域的舰船协助美军展开搜救行动,那么不管艾斯伯心里有多么的愤恨,在情理、道义与法理上都没法刁难与指责共和国。

    谁叫你家潜艇擅自闯入危险海域?

    要是等着艾斯伯打电话过来,只能说明王奇渊心里有鬼。

    到时,艾斯伯会怎么想?

    就算不相信是共和国的潜艇用鱼雷击沉了那艘美国潜艇,艾斯伯也会认为,此事跟共和国的潜艇有关。

    只要产生了这个先入为主的想法,艾斯伯就会不依不饶。

    事情闹大,对共和国没有半点好处。

    这层道理很容易想到,在想明白之后,王奇渊没再耽搁。

    在他坐下的时候,一名军情局技术人员走上了讲台。

    不是别人,就是在安排补网发射的时候,朱震南打电话询问的那个白劲松。

    他是军情局技术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只是因为太年轻,才36岁,所以还没有成为技术主管。

    要说能力,他就是拥有少校军衔的艾明艮。

    当然,他与艾明艮又不大一样。

    艾明艮是货真价实的量子学家,专业就是搞量子研究,虽然其他方面也懂一点,但是懂得不多。

    白劲松是另外一个极端,即各个领域都懂一点,却没有一个方面算得上专家。

    在军情局技术部门,也不需要真正的专家,需要的就是白劲松这种什么都懂那么一点的全能型人才。

    其实,白劲松在大学读的宇航专业,精通的是宇航方面的东西。

    现在由白劲松做技术报告。

    不是导弹技术,而是与那艘沉没的潜艇有关。

    当然,其他人关心的只是结论。

    还好,白劲松经常给军情局与总参谋部的领导做报告,明白领导只关心结果,所以在简单介绍之后就给出了结论。

    以现有技术手段,除非共和国全力协助,不然美国无法从潜艇残骸里获得任何对共和国不利的证据。

    首先,击沉那艘潜艇的是“鱼11”重型鱼雷。

    这种通用重型鱼雷在攻击潜艇的时候,会在最后几秒钟锁定潜艇艇身中部,而且采用定向近炸模式,在距离潜艇艇身3米到5米的地方引爆战雷头,依靠定向射流打穿潜艇的耐压壳,随后由爆炸产生的高压冲击波扩大损伤范围,因此鱼雷的残骸留在潜艇内部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此外,爆炸冲击波造成的损伤与水压造成的损伤没有明显区别。

    在原理上,爆炸冲击波就是通过海水作用到潜艇上。

    其次,事发海域的水深超过4000米,因此潜艇在沉没过程中,耐压壳会被数百个大气压的巨大压力挤扁,造成不规则形变。因为各分段的进水情况不同,受力分布不均衡,所以潜艇会在下沉过程中弯曲、折断,甚至会断裂成好几截,残骸在海底的散布范围达到上千平方千米。考虑到无法精确定位,需要搜寻的范围肯定更大,寻找潜艇残骸的难度要比推测的大得多。

    如果潜艇在沉没的过程中折断与碎裂,那么靠现在的技术根本无法确定失事原因。

    最后,潜艇被鱼雷击中时的深度在650米左右,到海底还有大约3500米,因此鱼雷残骸在沉没过程中肯定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