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崛起 > 分卷阅读112

分卷阅读112(第1/3页)

目录 加书签
    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即便是毫米波合成孔径雷达也无法分辨出来。

    几天之前,侦查卫星证明了这份情报。

    在冲绳的几处军事基地,特别是嘉手纳空军基地与那霸军港附近,空自紧急开辟了上百处能够部署防空导弹的阵地。

    只要战争爆发,空自就会用上那些假目标。

    不分真假,把所有阵地全都炸掉?

    不是导弹不够,而是超过了指挥控制能力,巡航导弹也需要数据链的支持。

    此外,在假目标上浪费弹药,实在是太过奢侈。

    就算火箭军的弹药充足,也不能随便挥霍。

    因为事发突然,不在作战计划之中,所以“盘古”小队紧急出动,替换下了原本负责诱敌的特种部队。

    当然,原订计划当中就有诱敌部分,那艘039D也已部署到位。

    虽然很难由侦查卫星与侦察机辨别防空阵地的真伪,但是在地上,分辨出真假目标就容易得多了。

    假的就是假的,制作得再逼真的假目标,走近了都能看出来。

    “盘古”小队不是去找出假目标,而是找到真目标,并且确定这些防空导弹发射装置的位置。

    办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把特制的无线电定位装置放到真实目标附近。

    这种任务,对“盘古”小队来说简直就是小儿科,没任何难度可言,何况还有军情局的情报人员协助支持。

    关键还有,军情局提供的都是真实证件,全部由情报本部签发。

    现在,万战钢他们是情报本部的特派员。

    至于使用空自官兵的身份,那是通常的做法,即情报本部的人员在外出活动时,一般冒充自卫队官兵。

    没啥好奇怪的。

    在隶属关系上,情报本部本来就是防卫省下设情报机构。因为参谋本部是隶属防卫省的作战指挥机构,防卫省没有其他的情报机构,所以情报本部在性质上跟军情局与军事安全局相似,而且担负更多的职能。

    也就是因为肩负着情报安全职责,所以在作战部队,尤其是离岛的军事基地里,情报本部的特派员都是能够横着走的大人物。别说是同级军官,哪怕是高级别的军官,也不敢为难他们。

    至于另外一个任务,就是潜入那霸军港,找到那艘工程船。

    工程船?

    没错,就是“蓝色星球”号。

    昨天,在冲突爆发之后,“蓝色星球”号就驶离宫古水道,天亮后进入那霸军港,此后一直停在港口里面。

    因为已经完成使命,所以海自没再关注这艘工程船。

    战争已经爆发,西太平洋上肯定有中国潜艇,让“蓝色星球”号在一艘护卫舰陪同下返回本土,简直是送死。还不如暂时留在那霸军港,静观其变,说不定在什么时候还能发挥一点作用。

    就算没什么用,等到战争结束再做安排也不迟。

    让第4护卫群提供掩护?

    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蓝色星球”号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而第4护卫群是海自的主力,更是保住制海权的基石。

    只是,“盘古”小队的任务不是去炸掉“蓝色星球”号。

    真要炸掉“蓝色星球”号,昨天晚上,送万战钢他们过来的潜艇就够了,没理由让特种兵去冒险。

    万战钢他们的任务是去“蓝色星球”号获取几件关键设备。

    其中包括声纳!

    准确的说,是声纳基阵上面的几个敏感元器件,以及处理水声信号的芯片。

    只要能够获得那些元器件,以及储存在芯片里的加密算法,就能掌握美国部署在全球各地的声呐基阵的基本工作模式。

    不要忘了,“蓝色星球”号上的声呐设备是从美国购买,跟美国自用的完全一样。

    也就是说,只要得手,今后在美国布设的海底声纳基阵面前,中国的潜艇再也不用绕行了。

    在全球最为重要的十几条水道,包括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全都有美国布设的海底声呐基阵。

    这些水道,全都是中国潜艇的鬼门关。

    为此,万战钢带了10名特种兵过去。

    按照作战计划,万战钢他们得及时完成任务,因为接下来的打击行动,空军将重点轰炸那霸军港。

    到时,首先就得轰炸“蓝色星球”号。

    如果放着“蓝色星球”号在那里不动手,怎么也说不过去,必然会让美国情报机构产生怀疑。更何况,如果那艘船没有遭到轰炸,那么等到战争结束,日本海自肯定会派人清点船上的设备。

    为了保守秘密,肯定得在战争期间将其摧毁!

    第65章 重拳出击

    针对冲绳本岛的打击分成两个波次,第一波由火箭军承担,也就是龚石金少将指挥的战术导弹旅。

    在发射6枚DF-21E之后大约一个小时,该旅第5营与第6营就先后发射了导弹。

    5分钟内,48部发射车把96枚DF-100超音速巡航导弹全都射了出去。

    这些巡航导弹全都按照“X部队”的要求进行了改进。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