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书架
首页 > 三国机密 > 第23章 我想和这个天下谈谈(3)

第23章 我想和这个天下谈谈(3)(第1/2页)

目录 加书签
    ))

    虽然有曹丕意外的搅局,但当日朝议本身并无任何悬念,只是简单地通报了董承叛乱的经过,宣布了张绣军的正式合流。除此以外,没有涉及任何奖惩赏罚——毕竟这是汉室的小朝廷,真正的决策,还得要曹公的司空府来决定才行。

    孔融照例站出来唱起了反调,要求荀彧和满宠不得轻慢罪臣,须按三公予以礼遇,这个要求照例被忽视了。孔融又要求亲自参加审讯,这也被荀彧婉拒。

    散朝之后,孔融追上司徒赵温,把他拦到了宫门前。杨彪已倒,董承败亡,如今雒阳系的最高领袖,就是这一位老资格的赵温。

    “董承已败,子柔你有何打算?”孔融直言不讳地问道。

    赵温揉了揉太阳穴,有些心力憔悴地回答道:“事已至此,荀令君已答应不追究其他人的责任。汉室薪火,能留一点是一点吧。”

    孔融知道赵温这个人忠心是有的,但是缺乏魄力和主见,要不然也不会贵为三公,却没多少人把他当回事。他看看左右无人,搀着白发苍苍的赵温走到一处僻静之地:“子柔,杨公、董公虽不在,朝中还得有人与曹公相持才行。不然曹氏得寸进尺,乘势进逼,再无回旋之地啊。”

    “现在你还想引火烧身?”赵温瞪大了眼睛。

    孔融不满道:“您当年面斥李傕的勇气,如今都跑到哪里去了?”赵温面色有些尴尬,他几次想挣开孔融,却被后者死死拽住。

    “听着,子柔,我不是让你现在拿起剑来去刺杀曹操,而是希望你帮我做一件事,一件小事。”

    可惜这句话丝毫不能平复赵温的惊疑,孔融这张大嘴巴尽人皆知,他说的大事,可能是小事——比如酿酒;他说的小事,反而可能是要掉脑袋的大事。孔融看到他不信任的眼神,反而笑了:“你知道吗?我听说,荀令君在给陛下上经学,讲的是《尚书》中《咸有一德》一章。”

    赵温挣扎的动作停住了,他皱起了眉头:“《咸有一德》?”“《咸有一德》。”“可是这章不是早已散佚了吗?”赵温也是个治经典的人,这些常识都知道。“谁让咱们的荀令君,骨子里也是古文一派呢……”孔融眯起眼睛。汉初之时,博士伏生保存下了《尚书》二十九篇,用隶书抄写,时称今文;后来鲁恭王拆孔子故宅,在其中发现《尚书》,以先秦六国文字写就,共四十五篇,称古文。从此儒学分为两派,今文派对古文《尚书》颇多抵制,不承认多出来的那十六篇是真的;古文派也对今文《尚书》不屑一顾,认为来路不够正统。

    从此今、古相攻如仇,纷争不断。光武以来,两派争端越演越烈,无论乡野大儒还是朝廷高官,就连皇帝也经常被牵涉进这两派的争斗之中,学术歧见,有甚于父仇。

    一直到郑玄出世,他虽师从马融,古文派出身,却融汇今、古之长,锻成“郑学”,争论才稍微平息。可始终有那么一批死硬分子,坚持不肯妥协。

    《咸有一德》属于古文《尚书》篇章,郑玄曾公开宣布此篇散佚,可许多古文派儒生拒绝承认,认为郑玄这是对古文派的背叛。他们为证明郑玄错了,纷纷有篇章献出,然则真伪难辨。

    荀彧向皇帝宣讲这所谓的《咸有一德》,显然是想在学术上重新确立古文一派的优势,压倒郑学和今文派——这些人不光想从政治上取得优势,学术上也不肯放过。

    “但这又能怎么样呢?”赵温反问道。这是乱世,沉甸甸的长矛,一次可以刺穿十几卷经书。

    孔融拍拍他的肩膀,一脸神秘莫测:“当初我为北海相的时候,特地把郑玄老师接回高密安居。他身边追随的弟子,干才可不少。子柔你只消上书提议,征召这些儒生前来许都便好。”

    赵温总算听出来了,这是孔融在向他展示实力。这位孤高的名士,也并非没有自己的羽翼和外援,雒阳系在如此劣势之下,只能与孔融联手求存。

    “文举啊,我知道了,回头我再琢磨一下。”

    “要快,”孔融说,“不然满宠和贾诩这一小一大两个毒物,会把你们一个一个慢慢都咬死。”

    3.

    刘协退朝以后,直接回了司空府,远远地就听到呵斥声。他凑近了一看,看到卞夫人手持藤条,一下下抽打着曹丕,曹丕赤裸着上半身,咬紧牙关跪在地上,脊背上已经出现许多道血痕。

    看来荀彧到底还是没下狠手,直接让卫兵把他绑回家来了。

    卞夫人看到皇帝来了,连忙放下藤条,走过来“咕咚”跪倒在地,连声请罪。刘协看看曹丕,觉得这小子还真是条汉子,至少敢说敢干,为了在女人面前炫耀,连朝堂都敢闯过去,可比自己强多了。

    “他也是痛惜兄长夭亡,人之常情。你还是不必责罚了。”刘协说道。曹丕为难的是张绣、贾诩与满宠,这三个人他都不喜欢,所以他对曹丕没有多少愤懑之心。

    卞夫人愤愤道:“不罚不足以记住教训!陛下您不知道,他为了能偷偷溜出去,居然让彰儿和植儿替他守在后门,替他掩饰。自己犯错也就罢了,还要拖累兄弟,这长大了怎么得了?小过不惩,会积成大祸,臣妾可不想他以后害死自己兄弟。”

    “兄弟一心,岂不是国家之福?”刘协生硬地笑了笑,一下

加入书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加书签
返回顶部